合肥历史

家乡区县: 安徽省包河区

合肥,安徽省省会,古称庐州、庐阳。安徽省的政治、经济、教育、金融、科技和交通中心,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城市,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同时也是华东地区综合交通和通信枢纽之一。

合肥位于安徽省正中央,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襟江拥湖,沿海腹地、内地前沿、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曾为扬州、合州、南豫州、庐州、德胜军、淮南西路等治所,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称,历为江淮地区行政军事首府。
合肥拥有三所国家实验室和四座重大科学装置,是仅次于北京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重点城市。合肥是全国首座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同时也是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是中日韩围棋三国赛的永久举办地。
合肥是首批三座中国国家园林城市之一,自然景色锦绣多姿,文化古迹甚多。

合肥古为淮夷地,商朝称虎方,西周称夷虎。春秋战国时期,先属楚,后属吴、属越,再后又属楚,终为秦兼并。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废分封,立郡县,属九江郡。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改合肥县为合肥侯国。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废合肥侯国,复改为合肥县,扬州治合肥。

三国时,合肥县属魏国淮南郡,为扬州治。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九江郡为淮南郡,合肥县属淮南郡。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庐江郡为庐州,合肥属庐州。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置十道,合肥属淮南道庐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庐州为庐江郡,合肥县属庐江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改庐江郡为庐州,合肥县属庐州。唐僖宗中和到唐昭宗天复年间(883年~902年),杨行密先后为扬州刺史和吴王,辖合肥。
后梁到后唐(907年~936年),合肥县属吴国庐州,昭庆军节度。后晋到后汉(936年~950年),合肥县属南唐庐州,保信军节度。后周时(951年~960年),合肥县属后周庐州,保信军节度。
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合肥县属淮南道庐州,为州治。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改道为路,合肥县属淮南路庐州,为州治。


民国元年(1912年),庐州府废,合肥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全省分为三道,合肥县属安庆道。民国17年,废道,合肥县直属安徽省。民国21年,置行政督察区,合肥县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27年(1938年)05月,日军侵占合肥县,国民政府将县政府撤至大潜山北麓鸽子笼圩子(今合肥肥西县铭传乡),民国34年08月复治合肥城。民国29年,合肥县改属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安徽省省会迁至合肥县,合肥成为安徽省的省会。1948年12月,析、取合肥县西乡、南乡建立的肥西县;次年1949年02月01日再次析合肥县东乡、北乡为肥东县。1949年01月21日,合肥县和平解放,同年02月合肥设市。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在合肥市成立。建国初期由于芜湖处于长江流域,水运发达等优势,当时的省政府官员也曾设想设立芜湖市为新省会,但毛主席谈及到安徽省会的选择时说“合肥,居皖之中,可为省会”。后合肥成为安徽省会。1965年由寿县、定远、肥东、肥西四县的边缘结合部划并而成现在的长丰县,该县也成为合肥市第一个市辖县。2011年08月地级巢湖市拆分,庐江县与县级巢湖市划归合肥市管辖。


云仔(2015-05-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