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小南海地震的馈赠
公元1856年6月10日,一场6.25级,烈度为8°的地震,造就了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地震遗址——小南海,是一个融山、水、岛、峡等风光的高山淡水湮塞湖泊景区,世人称为“人间仙境”。小南海像一块蓝宝石一样镶嵌在群山之间。群山之中流出的溪流源源不断地注入湖泊,使小南海水质良好,清澈如镜。四周秀峰环列,奇石林立,沿湖溪水萦回、汊港纵横,岛上茂林修竹、晨昏晴雨,幻化无穷。 在小南海湖泊中央,有三大岛屿如花蕊一般点缀其中。处于湖中心的岛叫老鹤坪岛,岛上松树林立,野花遍地。在它的东侧,有一片金色的沙滩,蛤蟆状的鹅卵石排列其上,别有一番生趣;朝阳岛是小南海中的第二大岛,因岛上建有朝阳寺而得名。岛上生长有珍稀古木铁尖杉,接天连云,郁郁葱葱。翠绿的竹林密密麻麻,好似来到了仙山竹海。而良田美宅,阡陌纵横,让人疑为世外桃源。 小南海上最大、最美的岛屿当属牛背岛,它因如一头潜入水下只剩背部的牛而得名。岛上花木丛生,四季芬芳。在茂密的丛林中,时常可见群猴出没。土家人很早便在牛背岛上繁衍生息,如今岛上茅舍人家,良田美池。外来者在此可以静坐休憩,可端上一杯土家老鹰茶慢慢品茗,可以看岛上美景朝夕变幻,可以赏土家民俗风情。 小南海湖上的岛屿自成一景,和波光粼粼、水天一色的湖泊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整个岛屿茂林修竹,茶花遍地。即使是酷暑季节,这里也是清新凉爽。游人络绎不绝,成为避暑天堂。 小南海地震发生于(转载自黔江政府网http://www.qianjiang.gov.cn,请保留此标记。)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农历5月初8,阳历6月10日),地震遗址是它最具科研价值和旅游价值之处。小南海地处渝东鄂西褶皱带内,以震旦系变质岩为基底,最近的构造运动为大面积的隆起抬升,所以小南海地震的发生,与地区基底断裂活动有关。由于远离城市,人烟稀少,所以地震遗址得以完好的保存下来。 150多年前,地震形成断岩绝壁——海口北侧的大垮岩、小垮岩,在大小垮岩之下,滚石密布,巨石林立。巨石直径为l一5米,大的10米以上,从数百米处被推置而来,在海口堆成大坝。 这些巨石到底从何而来?尚存争议。首先是震级和烈度至今争议不断。很多专家认为小南海地震震级至少6.3级,烈度为8度。其次,认为大坝是“抛洒”的占主导地位(即小垮岩崩塌“抛洒“出来的),那么,是什么力量能把重达数百吨岩石、堆积物达4000多万立方米抛洒起来呢?又成了一大不解之谜。 根据断崖绝壁和堆积物,很多人都试图描绘出地震前的地貌原型,但无一成功。因此大垮岩、小垮岩在大坝地震前是什么样,则成了千古之谜。 对于小南海的形成,在民间也有一些记载。如在朝阳寺岛所存石碑上的记述,则是:“有山名轿顶山,因咸丰六年地震而此山崩,压死千余人,河塞水涌,荡折百有余户,即余祠宇醮产田……概被水淹,水道逆行二十余里,此处变为深渊”。小南海地震遗迹区保存了崩塌崖面、崩滑体、堆石坝、堰塞湖及淹没森林等多种地震破坏形迹,为地震灾害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自然实体,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