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前285年-前256年),战国时期赵国人(今河北省鸡泽县人),其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然而,公元前257年,也就是赵孝成王九年,航拍邯郸鸡泽毛遂公园-视频 精彩视频
航拍邯郸鸡泽毛遂公园-视频 精彩视频
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2]。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临行前,平原君准备挑选二十名文武门客随同前往,已选中十九人,尚缺一人。这时,门客毛遂自告奋勇,愿与平原君同往。平原君问:"毛先生至赵国几年?"遂答:"三年"。平原君又问"先生若为圣贤之辈,三年未曾被人称诵,是先生无才能也。"毛遂答:吾乃囊中之锥,未曾露锋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脱颖而出。平原君心悦诚服,率毛遂等二十人前往楚国。
至楚国后,平原君赞颂毛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将毛遂视为上客。
后人将这段史实称为"毛遂自荐"。用于比喻自己推荐自己。毛遂后卒于薛,葬于薛城北门外(官桥火车站处),民国初年,修建津浦铁路时,迁葬官桥车站西,现迁葬墓址尚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