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与民资是临沂模式的双引擎力。临沂本身财政困难,国家投资又少,他们只得依靠外资与民资。2009年临沂派出500多个专业招商小分队去长三角、珠三角进行巡回招商。2009年长三角、珠三角在临沂投资额分别占到56亿元、21亿元,占全市引进内资比重为29.8%、11.2%。源源不断的市外资本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给临沂市工业经济的全球化带来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和视野。临沂的决策者一方面筑巢引凤,努力改善投资的软硬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商;一方面在民间资本上做足文章,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使经济腾飞有了强劲的“双引擎”。目前,在临沂市投资总额中,民营资本占规模以上投资比重的79.6%。可以说,没有民营资本投入,便没有临沂的跨越发展,也没有“临沂模式”。
民间组织与政府、市场结合是临沂模式的联动力。临沂发展模式顺应“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政府调控(看得见的手)和民间社会非政府组织介入(时隐时现的手)”的“三手互补”规律。大量的市场管不了,政府管不好的“中间领域”依靠无数中介组织或非政府组织来介入。临沂商城行行有商会,业业有协会。在农村,临沂供销社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创立了为全国供销系统推广的“莒南经验”。临沂市成立12000个农村合作社,总数居山东省第一位,在全。
深化改革是临沂模式的创新力。区域特质优势使临沂民间诱致型制度创新需求较为强烈。而强有力的党委、政府班子的主导型力量所形成的体制机制新需求把这种内在的动力组织起来,就使得临沂跨越式发展的力量更为强烈、更为巨大。临沂商城与临沂新城建设的主力都是民营经济,他们的做法有明显制度创新特征,其合法性来源于政府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庆幸的是,临沂政府在向城市化、市场化、工业化转型过程中,没有“摸着石头过河”,而是头脑非常清醒,拍板能力相当强,对市场经济体制与私营经济采取开放的姿态。就象他们在市郊农村建设一座新城,拆迁问题没有遇到强有力的对抗,在体制与机制改革上也是在阻力最少的的地方寻求突破。临沂的改革总是从“增量改革”开始的,最大限度地回避了“存量改革”变迁基础制度巨大的交易成本和风险。
兄弟地区发展模式是临沂模式形成的外驱力。临沂模式明显的受有“温州模式”、“义乌模式”的影响,这些模式,首先能够获得实质性突破的,往往是计划经济体制相对薄弱,而市场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区域,临沂恰恰是这样的区域。在城市建设上,临沂则学习上海深圳经营城市的经验。显然,从临沂模式中可以看到这些中国最优秀模式的影子。
沂蒙精神是临沂模式的推动力。在经济不发达地区不能不强调“创业文化”。在封闭而又恶劣的环境下,不仅无法从自然界取得更多的生活资源,而且常常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严酷摆布,感到自己的渺小,久而久之形成“贫穷文化”,从而湮没了“创业文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落后地区要动员人民投身市场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就必须首先破除长期束缚人们的思想桎梏,更新观念,培植好创业文化。临沂人在近七年来,一直高举着沂蒙精神的大旗,突出宣扬“开拓奋进”的核心精神,造就干事创业的力量。临沂市牢牢把握沂蒙精神的本质和内涵,用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临沂市的发展。理解正在崛起的临沂,首先要理解临沂人的精神崛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