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灌肠味道

家乡区县: 山西省迎泽区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食品街有这样一家小店,其中这个荞面灌肠即是迄今风靡太原、老幼喜食的特色小吃。起源悠久,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美食的来历。在很多年前晋地贫寒,盛产杂粮,百姓昔日极少杀牲,肉、血与肠不常有,而荞麦面常有。荞麦面不能常与血灌于肠而煮,却可以五味调成糊而蒸。蒸后切条,拌“醋调和”或辣子油而食,其味足美,故虽不灌于肠,仍呼作灌肠。但又据史料,类此素灌肠,宋代已有玉灌肺,为宫廷名食,《山家清供》载:“玉灌肺,真粉(米粉)……加莳萝(茴香)少许,白糖、红曲少许为末,拌和 入 甑蒸熟,切作肺样块子,用辣汁供。今后苑名曰‘御爱玉灌肺’。要之,不过一 素 供耳。”荞面 灌 肠与 玉 灌肺,名不同但制法、吃法相仿,是否由此相袭沿革而来,查不可得。
      太原周边制 “灌肠”名达省内外者如晋源、徐沟、榆次等。过去太原县(晋源区)的灌肠夏白(纯荞面)浇卤,冬红(荞面加猪血与油素子)油炒,用驴油者则称驴油炒灌肠,人们赶集看戏,常吃为乐。徐沟灌肠亦分红、白两种,历史上以民国初期大乘寺街范庆林灌肠著名,有“范一品”美称。山西人喜食灌肠,市场大,清徐开矿办厂、身价百万的富翁许多是从卖灌肠起家。荞面灌肠也为晋西南蒲县、隰县一带群众擅制喜食,如能进军太原,像“贾记”、“杨记”这样的字号店将多至星罗街巷。长治的襄垣、武乡、沁县一带,百姓多呼之“官尝”。相传,元代襄垣人李执中在朝为官,有一年奉旨回乡选贤,路过襄垣西营,吃了摊贩的“黑皮麦团”,赞不绝口。摊主炫耀质高味佳,李尚书食赞,竖招牌“官尝”,遂有“西营官尝”流传至今。
      山西的平遥、忻州、吕梁等地呼灌肠为荞面碗饦。饦为古代面食称谓,当地民间口传始于西晋战乱年 间,因制于碗、食于碗而得名。碗饦与灌肠本质上均为荞面蒸制品,食法相同,如果必求其异,唯蒸糊之碟、碗器具不同而已。以碗饦之称小吃最有名者,数保德荞面碗饦与平遥白面碗饦。保德碗饦,有素、荤(荞面蒸到半熟将五味俱全细碎猪肉铺到上面一层再蒸,又叫肉碗饦儿)之分,最兴盛时期是光绪至民国年间,馆营摊售,两枚铜钱一个,卖碗饦店铺仅县城有70多家,庙梁街有康、贾二氏之艺最佳。著名歌唱家马玉涛回到故乡,曾唱赞保德县风味小吃 “油糕粉汤香,荞面碗饦美……”碗饦在平遥多以白面为料,清光绪时以城南堡名厨董宣所制最好。忻州宁武县以豆面制碗饦,亦为当地传统风味。

wm23PX2JKL7D(2014-05-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