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长垣

家乡区县: 新乡县

 长垣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东临黄河,居郑州、新乡、安阳、濮阳、开封、菏泽等城市群中心,县域面积1051平方公里,耕地86万亩,人口84万,辖11镇2乡5个办事处、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600个行政村。是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中国起重机械名城、中国卫生材料生产基地、中国防腐蚀之都、中国厨师之乡、中华美食名城,是河南省直管县。
长垣历史悠久,古称蒲城,秦时设县,有多处仰韶、龙山文化遗址,是关龙逄、蘧伯玉的故里,是孔子杏坛施教、子路“三善”治蒲、齐魏桂陵之战、王仙芝首举义旗之所在。
长垣交通便捷,大广高速、省道308、213穿境而过,直达新郑国际机场,新菏铁路、济东高速直达东出海口,正深度融入环渤海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已成为中原经济区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近年来,长垣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建设富强、科教、宜居、和谐长垣为核心任务,紧抓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突出新型城镇化引领,强力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改革创新“三大引擎”驱动战略,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进城乡统筹,着力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健康较快发展。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0.5亿元,同比增长1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9.8亿元,同比增长14.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1亿元,同比增长30.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0.8亿元,同比增长2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9.5亿元,同比增长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55.4元,同比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4562.2元,同比增长13.1%。
民营经济异军突起。长垣民营经济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通过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政策引导,发展壮大了特色装备制造、卫生材料及医疗器械、防腐蚀建筑及防腐材料、饮食文化、食品加工五大优势产业,培育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四大新兴产业,同步大力发展以烹饪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休闲旅游业。
现代农业发展迅速。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县、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了“蔬菜、冬枣、食用菌、肉牛养殖、良种繁育”五大现代农业基地,全县现代农业面积已达30万亩,以肉牛养殖为主导的现代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国家认证绿色农产品基地面积达66万亩,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产品62个,居河南省第一位。已发展各类合作社630多家。 产业集聚优势凸显。按照省委、省政府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发展思路和推进“四集一转”总体要求,着力扩大开放招商,完善服务平台,推动产城融合,产业集聚区综合带动效应不断增强。先后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长垣起重机械产业基地”、“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河南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河南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试点)”、“河南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产业集聚区达标单位”、“河南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产业集聚区” 、“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产业集聚区”、“河南省招商引资特色产业园”。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坚持统筹城乡一体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资金配置、城乡土地资源、城乡社区服务,推进城区现代化和镇村一体化。城市建成区各项公共设施完善,水系环境优美,绿树蔚然成荫,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初步形成了以创业就业为途径、社会保险为基础,广覆盖的社会就业和保障体系新框架,基本实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呈现出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繁荣发展新局面。

张芳羲(2015-05-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