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是江苏省扬州市下辖县。
宝应县地处江苏承南启北、中心节点区域,与泰州、盐城、淮安市交界,辖14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有机农业开发区,东西长55.7公里,南北宽47.4公里,总面积1467.48平方公里,人口90.72万人(2013年末)。位于东经119°07′43″— 119°42′51″、北纬33°02′46″—33°24′55″,东接建湖、盐城、兴化,南连高邮,西与金湖、洪泽隔宝应湖、白马湖相望,北和淮安毗邻。
宝应县有着2100多年建城史,唐上元三年(762年),县境获“定国之宝”,肃宗诏书,将安宜县易名为宝应县,一直沿称至今。
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地,全国首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首批平原绿化先进县、首批生态示范区、中国荷藕之乡、中国慈姑之乡。近年来还先后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县、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县城,江苏省文明城市、省级社会治安安全县。2014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8亿元,增长11%。财政收入46.60亿元,增长10%。其中,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3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260元,分别增长10%和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9亿元,增长20%。
科技
宝应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2013年,宝应县新获批国家高新企业7家、省级以上高新产品102个,新建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10家。获批省重点创新项目13项、双创计划5项、两化融合试点企业10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65项,转化重大科技成果6项。获专利授权1229件,新增注册商标650件、省著名商标7件。
教育
截止2013年,宝应县中小学共有390所,在校学生14.53万人。宝应中学为省级重点中学,县职教集团为国家级示范职中。
2013年,宝应县新创省优质园2所。年内完成规划改造面积1.8万平方米。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生态新城高中投入使用,扬州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宿舍楼、科技楼竣工交付,生态新城小学完成规划设计。氾水高中正式跻身省四星行列,画川高中通过三星复检和“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验收。[6]
文化
2013年,宝应县氾水文体中心等一批镇村文体阵地项目投入使用。大运河宝应段遗产点整治和展示通过国、省验收。宝应县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全年组织规模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40多次,创作文艺作品60多件,淮剧《湖畔风雨情》和歌曲《信念》获扬州市“五个一”工程奖。制定完成宝应县文化创意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创成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
卫生
宝应县建成省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通过了省级卫生城和省环
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城验收。截止2013年,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3个,拥有病床1294多张。其中县医院524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024人,其中医生899人;拥有中西医师605人、护师和护士559人、卫生防疫和防治人员79人。卫生工作多次获得省市表彰,县人民医院在江苏省率先跨入二等甲级医院行列。
2013年,宝应县改造提升乡镇卫生院6个,政府回购民营医院6家。建成市卫生镇1个、省市卫生村10个,建成省“慢病防控示范县”。免费为 10万 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检查;大力普及健康素养和卫生防病知识,建成建康小屋20个,健康步道10个,健康主题公园5个,开展健康咨询、义诊活动60场次。宝应县参合人数达66.23万人,较去年净增2.69万人,参合率达99.66%;新农合及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提高到350元,参合农民受益259.3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13年,宝应县新增各类保险参保对象2.2万人、征缴各类保险基金10亿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率100%。城乡低保保障达9909户、1.9万人,五保供养、重残补助提标到位,弱势群体救助范围继续扩大。2013年末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10万人,参保覆盖率达98.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55万人,参保覆盖率达97.1%;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6.20万人,参保覆盖率达97.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8.82万人,参保覆盖率达99.9%。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