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在我国广大城镇,有“耍龙灯”的习惯。“耍龙灯”也叫“舞龙”,又称“龙灯舞”,是流行于我国的一种民间舞蹈。
“杨店龙灯”实指杨店镇区内且与杨店街上的龙灯有过交往的四五十来条龙灯,它们都用两根粗绳连接龙头龙尾,显得别具一格,而且让龙头、龙尾独立,玩得更加省力了。数量不能加,也不能减少,也不许随意转让。都由各自的“头人”(即舞龙组织者,每年轮流换人)掌管。这里的人崇龙灯、爱龙灯,玩龙灯完全是由村民自发组织、参加的。 龙灯玩得热闹、玩得和气、玩得传统、玩得规矩。玩灯的规矩保留了先人的传统,龙灯行进的路线是固定的,时间也是固定的,而且顺序也是固定的。当然,从前因此龙彼龙出场次序之争,龙头、龙身、龙尾舞动不当,宗族地界等也发生过群体械斗事件。随着当地管理力度的加强,禁止玩霸王灯、房族灯、门头灯。提倡玩文明灯、和气灯、平安灯。 杨店龙灯原是南宋朝流行于民间的一种仅供观赏的“灯”,在后来才发展成今日的“杨店龙灯”。
我国古代人民为寄托美好愿望而创造了龙的形象。相传,古人把龙、凤、麒麟、龟称为四灵。造型优美,绚丽多采,线条刚柔相济。在历史条河中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彩。早在商殷时代,铜器和骨刻上就有龙形图案;周代铜器的龙纹已渐趋完整。“耍龙灯”在汉代民间已相当普遍了。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宋代吴自牧著的《梦梁录》中记载:南宋行都临安(今杭州)“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
杨店的龙灯与其他地方舞龙灯的习俗有所不同的是,杨店的龙灯都赋予了人的品性,在舞龙之前抑或者是某条龙灯遇到另一条龙灯的时候,那么这两条龙灯都要双双敬个礼,就像人见到人时都要握手一样表示友好与欢迎。龙灯敬礼时龙头朝下成90度,有时为了引起别人注意,在敬礼之前还要故意上下抖动龙头;“干狮保”敬礼时“神棍”横放后再鞠躬;“狮子”敬礼时双手把“狮子头”举起后再深深的鞠躬,并且摇动“狮子头”,使之发出清脆的铃铛声。
“耍龙灯”的表演,有“单龙戏珠”与“双龙戏珠”两种。龙身由许多节组成,每节间距约五尺左右,第一节称一档。组成龙身的“节”,一般都是单数。(如九节、十一节和十三节的)。龙头部分也分轻重不同,一般重量约三十多斤。龙珠内点蜡烛的称“龙灯”,不点的称“布龙”。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耍九节的主要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裆子(穿花),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退皮等。耍龙中,不论表演那种花样动作,表演者都得用碎步起跑。耍十一、十三节龙的,主要表演蛟龙的动作,就是巨龙追捕着红色的宝珠飞腾跳跃,忽而高耸,似飞冲云端;忽而低下,象入海破浪,蜿蜒腾挪,煞是好看。
农村耍龙灯还有个习惯,就是不仅在本村耍,还到外村表演,到镇上或城市宽阔的街头、广场去“赛演”。每当新春至元宵节期间,在此起彼落的锣鼓声、鞭炮声中,各个民间“舞龙”队大显身手,引动万人空巷。
个人网络营销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gaozhengde
个人博客:http://i.blog.sina.com.cn/
个人微博:http://weibo.com/3979223950/profile?topnav=1&wvr=6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