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镇位于江苏省丹阳市东南部,面积2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万余人,资源丰富,气候润湿,科教发达。相传古代范蠡和西施游船至此,杨柳飘荡过来,西施触景生情,折杨柳以作两人定情之物,并在折杨柳处立碑刻上“折柳”两字作永久纪念,因此而得名。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
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 。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