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以风先生小传之囚隐岁月

家乡区县: 安徽省潜山县

时光易逝,转眼到了1957年,中国的政治风云悄悄变幻,一批大大小小的知识分子被划为右派。乌以风自然逃脱了厄运,被列入“另册”中,加上他在省府有过那么一段历史,于是他被戴上右派、历史革命两顶帽子,成了赫赫有名的双料货。1958年12月,乌以风被捕入狱,羁居安庆监狱,从此过上长达12年的囚隐生活。每当老伴余氏去江城探监时,这位隐身大墙内的读书人方感人间仍一点温暖,这种夫妻感情往往成为共同生存下去的力量。而在乌以风的内心深处,更多的则是对老伴的内疚和歉意。他自四川婚变后,一直过着单身生活,没有萌生再婚的念头。在“景忠”主持校务时,有人半开玩笑地为他提亲,他也半开玩笑地要找个知书达理的老处女。其实,他是想搪塞一下罢了,自己毕竟快步入“知天命”之年了。但事情偏偏那么巧,好像是天意安排。水吼区有一位难觅知音的大家闺秀,一听说乌先生的人品、学问和爱好,决定走出生活过30多年绣楼,带着30亩良田作陪嫁,愿与乌先生一起生活。她就是他后来相依为命的妻子余氏。当他望见老伴蹒跚身影时,眼眶湿润了,一种愧对妻子的感情便油然而生。自从结合以来,他没有给她带来任何幸福,反而拖累了她,给她造成种种不幸。他强颜欢悦道:“难为你又来了,累了吧”,妻子看着他削瘦的面容,毫无血色的,似一具木乃伊。她把每次见面都当作见他最后一面,不相信他在世上能活多久,临分手时,便安慰几句:你要多保重,不要挂念我。当他发现妻子送来的衣衫、布鞋、炒米粉等东西中,仍有一小袋黑黄豆时,他朝妻子理解地点了点头。他有个习惯,就是清晨服一把黑黄豆,趁着空腹生嚼吞食下去,直至晚年皆是如此,这也许是他长寿之秘诀。可想而知,他的老伴一生要为他种植多少黑黄豆啊!3年后,乌以风被押往宿松县九成坂农场劳改。此时,他年满花甲,随时都有可能踏上另一世界的归途。管教人员见他年事已高,颇为照顾,分配他专司养鸡。他清楚比起凿沟开渠,肩挑背驮的活儿,这算是幸运的。他好好养鸡,钻研养鸡技术,逐渐对鸡群产生了感情,并写了十多首关于鸡的诗,记录了当时的复杂心情。如《哀鸡群》曰:“华裳翠羽各成群,伴我寂寥非一春;呼唤,俱随波浪渺,漂流怀尔独伤神。这首诗的意境很美,但流露出悲伤,这也是世人所能理解的。
有一天,他听说江湖水涨有溃堤之危险,看着鸡群正在争斗,偶有感触,一首诗便脱口而出:“千古安流称禹功,难凭金坝伏蛟龙,雏鸡不解山河变,犹向花荫争小虫。”他在农场养了一只小猫为伴,朝夕相处,情深意笃。他以《戏玉猫》为题叹道:“灯下飘零尔伴予,花前月下共安居;可怜异类同忧患,鹤子梅妻我不如。”
他接到家书闻讯父丧,但他没有办法去见最后一面,只得哭成七律一首遥寄聊城:“割肉报恩时悔晚,添香换水梦难开。”他为没有尽到做儿子的一份责任而遗憾、伤悲。在劳动之余,他唯一消磨时光是在纸片上写诗,他的诗愈来愈凝炼,一共写了109首诗,取名《囚隐集》,大多是赞美祖国山河和怀恋友人之作。他写庐山晨雾、峨眉夜雨、华山天险、黄山云海……。他把自己游历过的18座名山一一回忆,一一入诗。他笑慰自己可算“半个徐霞客”了。他的眼前又浮现云雾缭绕的天柱山。东关秀气。西关雄伟,南关神秘、北关幽静……顿时,一种愧对古岳的情绪又笼罩着心头。他偶尔听到友人汪植庭下放到离农场仅20里地的套口公社,于是他托人到汪家询问志稿之事,得到的回答是刻印了一小部分,看他被捕就搁下来了,后来被红卫兵当作“四旧”扫走了。他如雷轰顶,目瞪口呆,几十年的心血付之一炬。

YangPeili(2014-05-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