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崇汉在制作房屋建材
今年73岁的冉崇汉,石家乡石龙村长平组人。幼时家贫,13岁的他四处流浪,从家乡流浪到湖北利川,在当地进了一家煤厂,从事下井挖煤的工作。
立志学艺
在煤厂,冉崇汉跟随大人们一起挖煤、担煤,因为人小,每次只能担五六十斤煤,仅相当于大人所担重量的一半。因此,每天大人们都能按时收工,唯有他要熬到晚上才能完成任务。为此,掌称的伙计没少数落他:“来这里凑什么热闹,害得我这么晚还在为你一个人过称!”冉崇汉听后心里十分难受,心想要改变人生,必须学好一门手艺。后来,冉崇汉有缘拜大木匠掌墨师龚长付为师,学习木工技艺。
拜师不久,师父龚长付就感觉到冉崇汉天生就是一个做木匠的料子,斧、刨、锯、凿一到他手中就有了灵性。遇到“良驹”,龚长付喜出望外,决心把平身手艺传授于他。有了师父的精心传授,学徒一年的冉崇汉劈斧不偏不斜,走锯行云流水,推刨分寸有度,起卯胸有成竹……又过了一年,任何木材在冉崇汉手中,方条、曲檩、榫头等都能信手拈来,在与木材的交流中找到了一个好木匠的注脚。
由于天资聪慧,加之勤奋好学,学艺两年的冉崇汉便可在木匠活计上独当一面,独自出师也就顺理成章了。
1964年,22岁的冉崇汉带着20余名徒弟在湖北境内一户人家修建了一座八字横梁、大轿顶的四方阁木亭。那时,当地人修建木亭的不多,看到冉崇汉修建的木亭纷纷称赞不已。名师牟登祥见冉崇汉木亭建得好,大有造化,便主动传授他木工技艺。
冉崇汉对师父非常敬重。休息时间,他帮师父洗衣服、鞋子;到了农忙时节,帮助师父割麦收稻。牟登祥非常喜欢这个手勤腿快、虚心好学的徒弟,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亭台楼角之精密八方墨、之角墨、桥梁拱孤墨,过河墨等各种精准墨法传授给他。在名师的点拨下,冉崇汉的木工手艺不断精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回报家乡
29岁的冉崇汉学成归家,立志为家乡人建造一栋栋漂亮的大房子。起初,家乡人还不太相信冉崇汉的手艺。为了打出招牌、打响名气,冉崇汉仅以30元钱、100斤米作为工价,廉价为家乡人马谷德修建了一栋大房子。
立房那天,当地人争相前来观赏,亲眼目睹了冉崇汉的精湛手艺,全都打心里敬佩他。
从此以后,在石家一带找冉崇汉修建房子的人就多了起来,乡亲们还主动张罗着给他找媳妇。在外漂流多年的冉崇汉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很快就找到了爱情,筑起了自己的爱巢。
艰苦的生活磨炼了冉崇汉的意志,流浪的生涯增长了冉崇汉的才干。40多年来,冉崇汉志存高远,遇到困难总是迎难而上,在工艺上化腐朽为神奇,为家乡人修建大大小小的高架吊脚楼达百余栋。
冉崇汉正在修建的木屋
艺精于创
冉崇汉对木工手艺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凡刀锯斧凿之类的木匠活,都会亲自琢磨、设计图样、锯木钉板。由于心灵手巧,他建的房屋大气又美观,手艺在家乡堪称一绝。
传统木工追求的是榫卯技艺。40多年来,冉崇汉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用于提高木工手艺,做的家具实现了榫卯组合,无缝对接,显示了极高的工艺,得到了业界人士的高度认可。
同时,冉崇汉的雕刻手艺在家乡也远近闻名。为了雕刻的需要,他不断创新,甚至把铁匠工艺嫁接到木匠活儿上。比如他利用烧红的铁钎,钻穿榫眼,再用雕刀镂空打磨,做出的家具件件精美,宛若天成。
在制作家具前,冉崇汉面对那些木材,先会缜密构思,仔细揣摩一番,随后反复勾画图纸,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当你看到一对对喜鹊、小鹿、凤凰,一朵朵梅花、荷花在家具上栩栩如生的时候,也就是冉崇汉自豪地凝神欣赏自己作品的时候。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shenyao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