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沈氏遂园

家乡区县: 淮安市淮安区

清朝末年,在今市人民医院及其向北延伸很大一块地面上,曾经有过一座很大的宅院,宅内有一园林,名叫遂园。
遂园为清末常镇通海道道台沈敦兰所有。沈氏原籍浙江鄞县,为甬上望族。明代宰辅沈一贯和诗人沈明臣系其祖先。沈敦兰的祖先沈谦与其弟沈素迁居顺天府大兴县,并落籍在那里。沈谦以誊录议叙选江西大庚县典史。他有三个儿子,次子沈道宽,字栗仲,嘉庆二十五年进士,一直在湖南做官,历任宁乡、道州、茶陵、耒阳、桃源等地方官。道光十八年(1838),以事罢官,侨寓长沙。他擅诗歌、工书画、善抚琴奕棋、精篆刻,旁及星命之学,靡不研究入微。以宰官作名士,与湘南人士订文字交,求诗求画者踵门。咸丰二年(1852),因太平天国战争,买舟东下,侨寓扬州。三年(1853),再徙泰州,即卒子那里。生一子敦兰,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考取内阁中书,历官户部郎中、陕道御史,擢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加布政使衔。常镇道驻镇江。光绪二年(1876),沈敦兰将其父的遗作《话山草堂诗钞》四卷刻印行世。话山草堂为沈遭宽之书斋名。他怀念故乡,但又不能回去,自署其斋额曰:“买山无资,徒托话言也。”用此作书斋名、诗集名,表示不忘宁波老家的意思。光绪八年(1882),沈敦兰解任以后,即侨寓淮安。因为淮安民风淳朴,水陆交通便利,又是府城,生活条件较好,是理想的优游之地。沈家在淮的住宅不是现造的,而是购买的现成房子。这座宅院很大,占地五十八亩,有房匿七进,总计二百多间,购房费用达白银两万两。宅中东边有花园,名曰“遂园”,是沈氏的新构。所以叫遂园,乃寓意承其先人之志。
据小时候在沈宅住过三年的徐行先生回忆,并经沈京似先生证实,遂园在沈宅东偏,以一条南北向的“火巷”与住宅区分隔开。过园拱门向东进入遂园,首先见到的是南北两厅:北为蝴蝶厅,正屋三间,四边有小走廊,状如蝴蝶展翅,是沈氏宴宾之所。南边是竹厅,四间,房子外墙用竹片护面,甚为光洁、雅静,为主人的书房。两厅之间为小花园,遍植桃、桂、菊、梅,四季均有花开放。竹厅之南还有一大片竹林。在这两厅之东又有园门,入门方是遂园的主要部分。园中古木参天,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溪,溪上有三座小桥。溪东,北为荷花池,上有水榭,名为荷花厅。池中有游艇,可在其中荡漾,亦可经小溪与园外相通。南边为假山一座,种植各种树木。

顾家与沈家有亲戚关系。顾震福女许嫁沈京似,但身体很差,患有肺病,沈家娶人时顾女已病入膏肓。但两家已商定,顾女嫁后若病不好,顾家愿为沈京似另娶一妻,并负责费用。沈京似娶后不久,顾氏病故,顾家亦果为沈另娶李鸿章弟弟李瀚章之女。李瀚章光绪十五至十七年在淮安做过漕运总督,与顾震福之父翰林顾云臣为故友,顾震福有一媳,即为李之女,顾、李本为亲家。李氏与沈京似白头偕老,生了十多个子女。顾翊辰系顾震福之子、顾云臣之孙,为沈京似之妻兄。此诗中“尘封鸾镜”即为悼妹之情思。
沈宅今已不存在了。据目睹过该宅的人说,沈宅建筑很讲究。当年院东街(今名镇淮楼东路,现在的镇淮楼东路是从原沈宅中通过,直至今汽车站)至东长街便结束了,向东不通。东长街路东(约在今淮安师范附属小学东大门对面)另有一条甬道向东延伸,便是通往沈宅的孔道。沈宅大门即在甬道上,面南。进门后各建筑之间均有长廊连接,雨天无需张伞。园中花木繁盛,植有稀有的黑牡丹。遂园有的建筑墙上镶嵌成批的石刻,据沈京似老人回忆,共有九十多块。其中长方形的两块,正方形的九十二块。内容是《瘗鹤铭》、《龙藏寺碑》、《十七帖》等,均系多年搜集和复制的。当时,经常有人来淮到他家拓碑,沈家也不拒绝,有的人就住在他家,一住就能好几天,直到拓完才走。现在这些石刻基本保存完好,在市博物馆。沈氏亦保存有全部拓片,在美国的后人还将它影印出来,沈先生曾赠送市博物馆一本。沈老先生一直很关心家乡淮安,1921年淮安大水,他捐助了不少赈灾款。后来开办江北慈幼院(今淮师附小),又捐助了一万元。沈老先生解放后寓居上海,任过上海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顾问、民革静安区委成员。前几年家乡人去探望他,他将他收藏的清代张昭画的画册一本捐赠给我市博物馆。他逝世以后,家人又遵其遗言,将他收藏的另一些文物赠送给了我市。
遂园后来被拆了,惟其南边的蝴蝶厅岿然独存。这是沈氏宅院落中仅存的一座建筑,是淮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Renenl

家乡衔接:http://www.wutongzi.com/kan/jiangsu/huaian_huaian.html

王蕾Renenl(2014-05-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