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荔湾区坚持科学发展,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全力以赴推动经济“拐点提速”,坚持为民,用心做事,改革创新,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
201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871.49亿元,增长12.7%。三次产业比例为0.6:23.1:76.3。其中,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5.21亿元、201.33亿元和664.94亿元,分别增长0.6%、6.9%和15.0%。
财税收入
2013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76亿元,按区口径增长13.9%、按市口径增长4.9%;一般预算支出53.62亿元,下降0.9%。
2013年,税收总额212.46亿元,增长4.2%。其中,国税收入150.75亿元,增长3.8%;地税收入61.71亿元,增长5.2%。
固定资产投资
2013年,全区法人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181.52亿元,增长28.1%。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78.52亿元,增长64.9%。第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完成10.77亿元和170.76亿元,占比重分别为5.9%和94.1%。全区项目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233.12亿元,增长16.4%。
对外贸易
2013年,全区出口总值为12.07亿美元,下降26.4%。其中,一般贸易实现9.05亿美元,增长4.1%;全年进口总值12.22亿美元,下降0.2%。全年新增外资项目80个,增长9.6%;实际利用外资20.3亿美元,下降0.6%;合同利用外资2.45亿美元,增长41.4%。
二、主要行业
农业
2013年,全区农业总产值7.34亿元,增长1.6%。其中,花卉产值6.29亿元,增长3.9%,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85.7%。
工业
2013年,全区工业总产值447.07亿元,增长1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25.29亿元,增长12.5%,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95.1%。
建筑业
2013年,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54.1亿元,增长11.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8.5万平方米,增长1.4%。
房地产开发业
201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8.52亿元,增长64.9%;房屋施工面积197.93万平方米,增长36.2%。
国内商业
2013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2.42亿元,增长16.1%。其中,批发业222.71亿元,增长12.7%;零售业343.49亿元,增长19.4%;住宿业0.94亿元,下降13.6%;餐饮业45.28亿元,增长9.9%。
2013年,全区商品销售总额4124.52亿元,增长24.6%。其中,批发业3581.49亿元,增长22.2%;零售业543.04亿元,增长42.8%。
三、民营经济
2013年,全区民营经济增加值345.33亿元,增长16.2%,占全区生产总值39.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2013年末,全区个体户、私营企业8.04万户、注册资金132.55亿元,分别增长4.6%和25.6%。
四、城区建设和管理
城市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新增、改造道路面积9.62万平方米,新建道路2.84公里;完成立白大厦北侧规划路工程,加快芳村大道南扩建、龙溪大道东延长线、观涛路延长线一期工程等道路建设,推进6项桥梁大中修工程;积极配合市推进洲头咀隧道、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同德围南北高架桥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
完善城区水环境。着力推进荔枝湾三期整治,荔枝湾涌延长至3090 米,水域面积增加约 2 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水质;着力完善防涝防汛体系,完成14项内涝治理工程,改善面积30万平方米,惠及民众30万人;汛前清疏排水管道83.52公里、排水井9557座,确保排水管网通畅;完成19条河涌清淤工作,清淤量约11万立方米;累计清疏排水管道790公里、排水井10.76万座,清理渠箱2.99公里,清淤总量5304立方米,补缺井盖1950个。
城市绿化
推进“花城、绿城、水城”绿化建设。完成高快速(国道、省道)路沿线环境景观综合整治、大坦沙岛沙头顶滨江公园等绿化工程,推进“一路一树”建设。全年新增绿地面积 7.8 公顷,绿地率 22.11%,绿化覆盖率 25.9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7.38平方米,绿道网总长 75公里。
“三旧”改造
扎实推进以改促转。全面铺开大坦沙岛地区更新改造,第一批安置房、学校、首期融资共15个地块正在申办用地规划手续;西湾路安置房项目快速推进,已全面进入主体施工阶段,部分楼房已封顶,2013年完成工程量4.2亿元。茶滘村改造一期“汾水花园”安置房顺利竣工,4栋736套村民安置房率先交付使用;东漖村改造一期“东和花苑”安置房8栋共1145套住房项目顺利封顶,正进行内外部装修和水电安装;基本完成泮溪地块地下工程建设,启动西关广场改造和粤剧艺术博物馆建设,打造岭南会客厅新亮点。
五、科技和社会事业
科技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政策保障,出台《广州市荔湾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荔湾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资金补贴办法》等多个文件,区财政技术研发经费安排1.03亿元,带动项目申报单位研发投入10.5亿元;全社会R&D投入19.19亿元,全区高新技术企业41家,增加 5家;专利授权1164件,专利申请2296件,增长26.4%。
教育
深化教育现代化建设。积极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完成规范化学校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多元化加强师资培训。年末全区各类学校192所,在校学生11.90万人,专任教师7368人,初中升学率87.2%,高中毕业生升学率99.6%;高考上线率达到99.74%、本科上线率为73.09%,位居全市第一,区域教育质量影响力逐步扩大。
文化
积极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全区拥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站22个;成功举办第九届金钟奖惠民普及进社区、第11届“穗港澳粤剧日”展演、“廉洁在我心中”文艺汇演等30场大型文化活动;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年组织570场电影和文艺演出进社区,发放各类文化惠民卷2万张 ;文化演出成果丰硕,全年获得33项文艺活动奖项,“中国曲艺之乡”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其中,《南音新唱十三行》获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曲艺类广州市唯一的群星奖;加强图书馆读书服务,全年接待读者46.1万人次,现有117家图书漂流驿站。
旅游
西关文化旅游品牌日益彰显。成功举办“荔湾蝶变,禧迎新春”2012年荔枝湾新年灯会及水上花市活动、“寻找广东十大传统美食之乡”暨2013年老广州民间艺术节“三月三•荔枝湾”活动等10场大型活动;发挥媒介推广作用,更新升级荔湾旅游网官方网站,发挥微博新媒体作用,制作荔湾旅游宣传片——“玩转荔湾”,从“吃、住、行、游、购、娱”六个部分浓缩介绍荔湾旅游特色和风情,受到市民游客的广泛欢迎。
卫生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2013年,全系统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400.76万人次,出院4.05万人次,分别增长8.29%、7.2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142.38万人次,增长16.27%,其中政府办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116.69万人次,增长18%,占总门诊量35.53%。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全年无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报告4196例(含慢性传染病),发病率467.15/10万。提升妇幼健康水平,全年无户籍孕产妇死亡,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7.7%,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98.35%。
体育
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同步推进。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全年举办和承办群体活动赛事30项,参加人次13万人次;完善基层体育设施,新建35条健身路径、5个篮球场、9个社区体育活动室;区籍运动员参加各项比赛成绩喜人,参加全国赛事获第一名13项、第二名20项、第三名28项,参加全省赛事获冠军19项、亚军13项、季军19项,在全市锦标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一名5个、第二名1个、第三名2个。
社区建设
推进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将195个社区划分成500个网格,探索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逢源街耀华社区和冲口街杏花社区通过市2012年“幸福社区”试点创建工作考评,39个社区的幸福社区创建活动全面铺开。强化社区自治功能,完成111个社区服务站建设,97个社区被省命名表彰为“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社区”;开展老年人、青少年、残障康复、家庭服务等14类184项专业服务项目;社会组织管理平稳推进,全区在册社会组织520家,其中,民办非企业单位234家、社会团体281家、备案5家;创新社会组织党建建设,全区社会组织党组织114个,党员748人,党员和党组织覆盖率均达100%。
社会保障
全区五大险种参保151.79万人次,比上年增加0.60万人次。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5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9.96万人。全年向4500多户低保救济家庭发放救济金4277多万元,向5734户低保、低收入人员发放实物救助576万元、春节慰问金和一次性生活补贴913万元;设置慈善项目66个,募集资金1252万元;全区共有社会福利杨玲机构30家,养老床位总数6487张,其中,本年新增民办养老社会福利机构2家,新增床位124 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