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化之旅

家乡区县: 江苏省建邺区

在江苏省600多处旅游区(点)中,约70%是文化遗产,在中山陵、瘦西湖等366个国家级旅游区(点)中,文化资源占80%以上,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是江苏旅游的主要资源。
文化资源是江苏旅游最具吸引力的核心,南京、苏州、镇江、扬州、徐州、淮安和常熟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吴文化、六朝文化、楚汉文化、明文化和民国文化为主的文物景点,是省内最受欢迎的旅游地。目前,省内的国家级和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多已成为旅游景点,上述7市每年接待的境外游客占全省接待总量的75%,接待的国内游客占全省接待总量的65%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江苏旅游增添了吸引力,金陵灯彩、南京云锦、无锡泥人、宜兴紫砂、苏州刺绣和常州梳篦等传统技艺和工艺品既成为很好的旅游产品,也从旅游中得到反哺,得以传承和发扬。
吴文化
吴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苏州为代表的吴地区域文化的简称,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故吴人的风俗习惯虽与越人相仿,吴人则保留了较多的质朴、悍勇和开拓进取的心理特征,一种多少带有野性成分的精神气质。和邻近的徽文化相比,吴文化具有一种本我的精神特质。其以先吴和吴国文化为基础,经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清代以来,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吴地文化的区域包括苏南的太湖流域以及无锡、苏州等江南地区,其中苏锡常一带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与核心区域。
六朝文化
六朝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玄武区汉府街,东箭道以东,长江路以北,系原六朝建康城遗址的一部分。六朝是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的南方的六个朝代。即三国吴(或称东吴、孙吴)、东晋、南朝宋(或称刘宋)、南朝齐(或称萧齐)、南朝梁、南朝陈这六个朝代。六朝博物馆地下三层,地上六层,最高处为24米。南京六朝博物馆2014年8月1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馆内展出距今近千年的六朝时期瓷器和陶俑等珍贵文物,其中,镇馆之宝“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和“青瓷莲花尊”也首次撩开神秘的面纱。整个展览围绕六朝都城的面貌、历史文化的成就为主线,总共展出文物约1200件,其中大部分来自于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出土文物。
楚汉文化
江苏省北部尤其徐州市楚汉文化遗址、遗迹很多。以徐州地区为中心,顺时针北起由济宁向东向南再向西向北,经临沂、盐城、蚌埠、淮南、寿县、阜阳、商丘、菏泽,中间包括栆庄、宿迁、盱眙、宿州、亳州、淮安、淮北方圆150公里之内正是楚汉文化带的核心地区。徐州楚汉文化遗存是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主体。全市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以楚汉文化为主的就有8处。
淮安淮阴侯韩信墓、韩侯钓台、韩信故里:码头镇、胯下桥、韩母冢、漂母墓;宿迁项羽故里;灵璧虞姬墓、霸王城、濠城I号汉墓、大泽乡陈胜吴广起义台、楚汉相争垓下之战遗址;亳州曹操宗祖墓群、华祖庵、曹操运兵道;永城芒砀山陈胜墓、高祖斩蛇故址、梁孝王墓;宿州皇藏峪、陈胜、吴广起义遗址——涉故台;安徽寿春战国楚幽王墓、淮南王刘安墓;山东滕州汉画像石馆;微山留侯张良墓;临沂银雀台汉墓等遗迹。此外,在薛城嘉祥汉画像石馆武氏祠和临沂市博物馆内存有近两千块汉画像石。林林总总,在楚汉文化带内各类高知名度的楚汉文化遗存,已达三十余处。
明文化
南京是中国著名古都,代表了南京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从六朝到明清,只有明代早期,南京才成为全国统一王朝的首都所在,从洪武皇帝朱元璋经建文皇帝、永乐皇帝,三代皇帝在此统治全国达53年,1421年虽然迁都北京,但南京作为留都,仍设有中央六部等一套机构,成为仅次于北京的副政治中心,在明朝270多年的发展过程,南京对中国文化影响之深远未可限量。
明朝在南京定都而开创的明文化,代表了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又一高峰。它在都城文化、建筑文化、瓷器文化、服饰文化、思想文化、佛教文化、典籍文化、书画艺术、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非凡的创举。至今尚在南京留有明故宫、明城墙、明孝陵、明宝船遗址、渤泥国王墓、云锦、灵谷寺、报恩寺琉璃塔遗址等一大批重要文化遗存。据出席讨论会开幕式的南京市副市长许慧玲透露,在明孝陵被已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包括明城墙在内的明文化遗存的申报工作,目前也正在积极进行。
民国文化
南京的民国文化旅游的类型主要是以民国建筑游为主。南京的民国建筑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经调查核实,现保留下来的重要民国建筑有248处、320余幢,其中相当一部分已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一批民国名人故居、外交馆舍正在申报市级文物。由于对非文物类文化缺乏保护的法律,一批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民国建筑在道路拓宽和旧城改造中被拆除,也有部分民国建筑所处的环境恶化或因使用不当造成破坏。南京的民国建筑有等级高、类型全、历史及艺术价值高、内涵丰富的特点。
在南京的很多民国旅游资源当中,目前得到完善开发保护的民国旅游景点:中山陵、灵谷寺、总统府、南京博物院、梅园新村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这些景点的开发工作比较完善,目前已经成为了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是游客到南京游玩的首选之处。
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浓缩了中国丝织技艺的精华,是在继承历代织锦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代表了中国丝织工艺的最高成就。有“寸锦寸金”之誉,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南京云锦与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之大成,位于中国四大名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
惠山泥人
惠山泥人,是江苏无锡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之一,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无锡当地艺人取惠山东北坡山脚下离地面约一公尺以下黑泥所制,其泥质细腻柔软,搓而不纹,弯而不断,干而不裂,可塑性佳,适合“捏塑”之用。惠山泥人以其造型饱满,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形态简练而蜚声中外,其精湛的工艺技巧和完美的艺术造型,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惠山泥人始于南北朝时期,盛于明代,距今已逾千余年。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发展到鼎盛阶段,清代开始出现专业化的手工作坊,五里长街、上下河塘开设了数十家泥人店,两百多家泥人作坊,形成了“泥人一条街”。
宜兴紫砂
紫砂器是指一种由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特殊陶土制成的无釉细陶器,一般呈赤褐、淡黄或紫色。紫砂器肇创于宋代,明中叶后始为盛行,其中又以江苏宜兴的紫砂器最为著称。
早在宋代,褐黑色的建窑茶具已深受各位饮家所珍赏,到明代时宜兴紫砂名家辈出,紫砂茶具广受欢迎。到了近现代,随着文化内涵的丰富与制造技术的提高,宜兴紫砂陶艺已愈加精妙。东南亚各地对于紫砂的喜爱,也为紫砂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
宜兴的紫砂器以泥质细腻、呈色丰富、形质新颖和纹饰多样而形成特色。艺人们对选料炼泥特别重视,所用陶土一般要经过窖藏、淘洗等工序。成品颜色呈现朱砂、暗肝、雪莉、松花、豆青、轻赭、淡黑、古铜等色调。造型能根据自然界中的鸟兽瓜果的形象进行塑作,并施以丰富多样的纹饰加以美化。
苏绣
汉族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布很多地区。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绣技具有“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

那年在湖滨(2015-05-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