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架鱼肚传说一

家乡区县: 湖北省荆州区

       相传宋代诗人苏轼从四川老家眉山出发,自岷江乘船入长江,沿江猎奇作赋,途经石首城区,吃了久负盛名的石首鮰鱼,听了前所未闻的石首民谣:“鮰鱼石首有,名字叫石首,白天栖石洞,晚上戏回流”,即兴赋诗:“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这首鮰鱼宋诗用粉红石首对比雪白河豚说,粉红石首比雪白河豚好看、好吃、仍无骨、不药人。最后点题《戏作鮰鱼一绝》。这首鮰鱼宋诗就是鮰鱼叫石首的文字依据。

笔架鱼肚传说一

      相传石首县绣林镇上的东岳、南岳两山之间有一村庄。住着一位青年名叫毕甲。父母早故,家境贫寒,以芦当笔,河沙为纸,月亮为灯,读书练字,苦练成才,人人都很喜欢他。离毕甲不远的东岳山下住着一位慧姑娘,心灵手巧,长的十分漂亮,爱慕毕甲,帮毕甲削笔、取沙、作伴,人们都夸他们是天生的一对。一天慧姑娘到江边取沙,挖到一个光灿灿、亮晃晃的笔架,送给毕甲搁笔。这东西笔架山全景

非同一般,夜里发光,毕甲从此不在月下读书写字。这奇事传到黑心地主赖三那里,他垂涟三尺,想出一条毒计,叫毕甲赶上几十头牛到南岳山密草深处放牧。赖三尾随而去,偷偷把一头牛拉走。毕甲晚上回来,少了一头牛,到处找不到。赖三硬说是宝牛不见了,非要毕甲用宝笔架做抵。宝贝是慧姑娘所送,毕甲死也不肯。赖三带人来抢,毕甲抱着宝笔架翻窗而逃,跑到东岳山下,滚滚长江挡道不能再跑。眼看赖三赶来,为了使宝贝不落入赖三之手,毕甲将宝贝甩到江中。赖三见状恼羞成怒,将毕甲活活打死在江边。慧姑娘赶来放声大哭,哭到晚上,江中金光四射,宝笔架竟然神奇地出现了。这消息又给赖三知道了,急忙赶来乘船下江,准备捞宝。慧姑娘急忙跳入江中,抓住宝笔架。长江水一角

说来也怪,慧姑娘变成一条鱼,张口吞下笔架。这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山崩地裂。第二天,风停雷止,平地长出一座山,形如笔架,联结东岳、南岳两山,人们称为[笔架山]。长江也从此多了一种鱼。此鱼与众不同,鱼肚形同笔架,人们称为笔架鱼肚。此鱼往上只游五十里,往下只游五十里,看不见笔架就回头,永远不离开笔架山。从此人们都说这鱼是慧姑娘变的,腹中鱼肚是宝笔架变的,那天电闪雷鸣,毕甲变成笔架山把赖山一伙压在山底下,慧姑娘舍不得毕甲哥哥,变鱼也不离开笔架山。

muggle(2015-05-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