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圣茶

家乡区县: 湖北省竹山县

     “圣水”绿茶是湖北省十大名茶、名牌产品熓ニ商标获省著名商标称号。圣水绿茶以其独特的内质、精湛的加工工艺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据悉,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定工作自2007年底农业部正式启动以来,全市仅有3个产品获此认定,竹山县“圣水绿茶”尚属湖北省首个茶叶产品登记认定。

      我县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茂竹幽,土壤疏松、肥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茶树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据《县志》载,我县种茶历史悠久,其品质之优良,早在盛唐时期,上庸人就有种茶饮茶的习俗。圣水寺绿茶自唐朝被列为贡茶,一直延袭到清朝。 传承:生态绿茶染山岗。
      竹山茶叶,在全国榜上有名,在全省有地位,在全市有优势,产业发展有良好的基础。近几年,全县茶叶基地每年以万亩以上的速度递增,产业效益稳步提升。改制后的湖北圣水茶场有限责任公司彰显了民营化的体制经营优势,先后被国家扶贫办、湖北省农业厅授予农业产业化重点扶持企业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
      品牌建设卓见成效。几年来,我县茶叶在国家、省、市名优茶叶评比中获奖品牌达30多个,其中“圣水”系列名优茶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湖北省十大名茶”、“湖北省十五佳有机名茶”等称号,“圣水毛尖”曾连续三届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去年在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上荣获“全国知名农产品”称号,“圣水绿茶”已顺利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
     市场开发成效显著。近年来,通过在十堰举办圣水茶叶文化节、参与市委、市政府在北京举行的武当道茶产业新闻发布会和企业自身提高加工质量、开发新产品、提高茶叶产品文化元素等形式,实现了拓展销售市场的跨越,以圣水绿茶为代表的竹山茶叶已成为十堰茶叶市场的主体品牌。
茶叶无性系繁育成功。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多方努力,向上争取了“竹山县低温雨雪冰冻灾后茶树良繁基地建设项目”。至2009年底,竹坪宽坪项目区已初步建成,预计今年秋季可出圃无性系茶苗1000万株,可移栽建设无性系茶园1500亩以上。 发展有良好的条件。圣水茶场生产的有机茶已通过国际有机食品认证,为竹山茶打入国际市场取得了市场准入通行证。竹山茶叶产业被省政府列为优势农产品开发特色产业项目,省农业厅把竹山列为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创建县,2005年5月竹山县被中国特产之乡宣传暨推荐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2009年被中国茶叶协会授入全国“重点产茶大县”称号。
     种茶技术有支撑,我县已与华中农业大学建立技术协作关系,聘请了华中农业大学茶博士倪德江、省农业厅果品办主任李传友、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龚自明三位专家为我县茶叶产业高级顾问。县委县政府集中捆绑扶贫开发、以工代赈、财政支农、土地整理等专项资金,每年整合250万元以上用于茶种茶苗的采购,无偿扶持到农户,群众种茶热情高涨。 扩张:舞起龙头带九蛟
依据茶园基地规划,在改建、提升现有71个加工车间(点)的基础上,到2015年茶叶加工车间总规模达到160家。为巩固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对规模基地、企业组织进行有机茶认证,力争五年时间获得有机认证的品牌达到10个以上。以全市整合武当道茶为契机,进一步做大做强“圣水”品牌,力争2—3年内将“圣水品牌”培育成为中国名牌产品,将“堵河绿峰”、“女娲毛峰”、“逍遥毛峰”等打造成为湖北名牌产品。
     弘扬茶文化,支持创作茶歌舞、茶戏剧、茶影视、茶书画。建立集品茶、茶艺表演、茶具展销为一体的茶艺中心,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开拓茶叶市场,围绕“稳定竹山、开发十堰、进军武汉、抢占西北”的营销策略,组建茶叶产品销售公司或经济合作组织,鼓励支持茶叶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在全国部分省会城市建立茶叶营销窗口,力争通过欧盟组织认证,获得“绿色通行证”,实现茶叶产品出口创汇。

     

我们都来自地球(2014-05-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