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标准农业的发展思路,近年来,河南温县着力打造以科学研发、绿色蔬菜品种试验、种子加工为格局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用现代发展理念引导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农业”,温县的现代农业理念,使当地农业综合效益和科学水平稳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日益加快。
2009年以来,县政府先后投入资金1200万元,首先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了抢占农业科技的制高点,温县农业示范区先后承担国家农业部、科技部,河南省农业厅、科技厅、农科院超高产攻关和试验、示范项目。示范区内,小麦亩产724.1公斤、玉米亩产931.6公斤,这样的产量让人倍感欣慰。通过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为温县三大主产业的玉米、小麦、怀药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县小麦、玉米平均亩产分别达540公斤和545.4公斤,小麦单产和粮食也都高产。
温县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发展区15平方公里,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和制革为三大主导产业,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被评为焦作市县域首批十大特色产业集群。 建区以来,按照“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发展要求,以建设全省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全省重要的装备制造和制革制鞋基地为目标,以项目建设和环境优化为抓手,全面加快集聚区建设步伐,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2年全省产业集聚区考核综合指标排名63位次,较2011年前进17名,这些得益于:规划标准高。先后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和《温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实现了“三规套合”,规划了“七横二十纵”的路网框架,实现了与新城区、老城区、陈家沟景区的互联互动,融合发展。招商政策优。对新上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生产性项目,项目业主缴纳的土地出让金,除上解和用于农民安置及其它必要的费用外,剩余部分奖励企业;项目投产后所产生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第一二年100%、第三至五年50%奖励企业;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配套功能全。先后投入16亿元,实施了道路、供电、供气、供排水、绿化、亮化、广播通讯、公交线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形成了双电源双回路的供电格局,实现了集聚区内天然气管网的全覆盖和污水集中处理。集聚效应好。围绕优质资源和优势产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做大产业规模。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天香面业、怀山堂、立达老汤等企业为龙头,拥有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产品涉及面制品加工、肉制品加工、调料加工、饮料加工、膨化食品加工、怀药保健品加工等6大类1300余个品种,其中咸味香精调料占据国内30%以上市场份额。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兰兴电力、中原电容器、福沃重工、福马拖车、中业煤机等企业为龙头,其中兰兴电力牵张机设备被国家电网指定为锦苏线等特高压、超大界面(1100毫米以上)输电线专用设备,并出口欧美。制革制鞋产业集群以兰兴革业、宝隆实业、海盛实业等企业为龙头,拥有多项国家专利,PU合成革填补了省内空白,水性合成革填补了国内空白,已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制革基地。工作推进快。理顺了管理体制,实现了对村庄的有效管理;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推行“有事即办、急事快办、特事特办”的工作理念,为企业提供 “一站式”精细化服务;建立了土地收储平台,有效保障了项目建设的用地需求;成立了温县兴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有效破解了集聚区建设和企业融资难题。
经过近年来的大力开发建设,区内以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制革制鞋为主导的企业群体迅速壮大,温县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温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基地。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温县的工业、农业、电力、交通、邮电、商贸及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投资环境更加优越。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拥 有机械制造、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制鞋、五金、医药为主的支柱产业,形成了有资源、有市场、有产品、有效益、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近年来,温县强力实施“兴工强县”战略,坚持扶优育强、项目带动,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加之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温县已成为黄河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