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被称作是成语之乡,我国的很多成语都出自这个地方,如,邯郸学步、黄粱美梦、围魏救赵、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毛遂自荐、胡服射骑等等。这种现象说明这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曾经在这里发生过许多历史事件。
邯郸名称的由来,据汉书记载,在古时候这里有座土山名为甘山,在山脚下建了座村子,称"甘单","单"是"山的尽头"之意。"甘单"合起来的意思是"在甘山尽头建立的村子"。后来这里发展成为城镇,当时凡是城郭的名称都带有"邑"(耳刀旁)字旁,因此"甘单"加上"反耳刀"(邑),就成了"邯郸",其读音也随之而变。
远在战国时期的公元前386年,赵国的赵敬侯将赵国的国都从山西晋阳迁徙到这里,就成为赵国的都城。当年的赵国还很弱小,经常受到秦国和齐国的威胁,还有北方胡人的侵扰。赵武灵王继位后,他发现北方胡人穿的衣服短小,便于骑马射箭,进击他人。而赵国将士穿着肥大的衣服,还乘着战车作战,行动很不方便,于是他决定改穿胡服,学习骑马射箭,筑丛台,观看操练兵马。这就是成语胡服射骑的由来。赵国改穿胡服,学习骑马射箭的结果是赵国的军事力量强大起来,打败了北方的胡人,开辟了广阔的疆土,使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直到公元前228年,才被秦国的远交近攻的策略所消灭。
在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封他的儿子赵如意为赵王,邯郸仍为赵王的都城。当年这里经济繁荣,发达昌盛,除长安以外,邯郸与洛阳、成都、临淄、宛(今南阳)并成为西汉的五大都城。尤其是冶铁业,无论是冶炼技术,还是产量,都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有位叫做郭枞的炼铁者,所拥有的财富能与王室相媲美。从东汉末期开始,邯郸逐渐衰落。到20世纪才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