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镇位于皖赣两省的东至、彭泽、鄱阳三县交界处,周边与本县的青山、昭潭、泥溪及江西鄱阳的石门、侯岗等乡镇接壤,地处安徽最南端,俗有安徽“南大门”之称。是安徽省十三个重点边贸市场之一,是安徽省综合体制改革试点镇及省中心建制镇、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试点镇,2006年被省政府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境内有龙泉河,迤逦北来,淼茫南去,源于仙寓山,注入鄱阳湖。与龙泉镇隔河相望的是江西省鄱阳县石门街镇,其间有一桥如虹勾通两地。景泉(景德镇至龙泉)、大石(大渡口至石门街)两条联接两省、沟通南北的公路,在此交汇,傍206国道,距景九高速仅24公里,交通便捷。因地处交通要塞,历史上战乱时期为兵家角逐之地,和平年代是商贾云集之所。
红军楼位于龙泉镇大板村,距龙泉镇约14公里,在革命战争年代,大板凭借山高林密,成为皖赣革命根据地之一,1929年就有中共组织在此活动,1932—1934年间,赣北特委从江西陈家山迁驻此地。邵式平、方志敏等曾来大板山区开展革命活动。红十军独立师师长匡龙海率部在此与国民党武装展开激战,史称“大板保卫战”。赣北特委 旧址史称“红军楼”坐落于此。该楼为二层砖木结构,面积约300平方米。楼内存有少量历史资料。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方志敏烈士墓”等古迹为该水库增色不少。“方志敏烈士墓”在该楼对面的山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