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家乡区县: 安徽省东至县

县内资源丰富,历史上一度商业繁茂。清末时期,布匹、茶庄、国药、米行、盐业、京广百货、糟坊等诸业兴盛。民国初年,渔业、肉食、棉花、蚕丝、竹木、陶瓷、五金铁器、日用杂货及饮食服务业较为活跃。日军占领时期,县城和集镇一些大商户隐裕藏富,或逃或迁,或闭或歇,市面日渐萧条。

抗战胜利后,商业虽一度复苏,但因货币贬值,物价不稳,加之苛捐杂税繁多,中小商贾负担沉重,失去活力,由兴变衰。
  解放后,先后建立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并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形成国营、集体、个体的“三位一体”商业体系,城乡市场日益活跃。

1958年后,由于“左”的政策影响,商业体制多变,流通环节增多,大购大销,权力下放,直接影响了商业发展。1962年,商业企业经过整顿,许多经济指标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文化大革命”期间,又受到严重干扰。

1978年后,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思想指导下,不断改革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体制,建立多渠道、少环节、高质量、高效益的开放型商业新体制,东至县城乡市场繁荣,购销两旺,出现空前活跃局面。1987年,社会商品零售额达15204万元,为解放38年来商品销售最好时期,分别比1980、1985年增长一倍和30%。当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711万元,与1980、1985年相比,分别增长11倍和45%。

200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0535万元,比上年增长55.9%。商品房屋销售额17455万元,增长10.9%。

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364万元,比上年增长19.0%。分城乡看,县城消费品零售额48854万元,增长22.5%。县城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4510万元,增长16.5%。分行业看,批发业15136万元,增长18.0%;零售业零售额75698万元,增长19.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1608万元,增长19.0%;其他行业零售额10922万元,增长21.7%。全年进出口总额8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6%,其中,出口785万美元,增长50.1%;进口75万美元,下降6.3%

 

930625(2015-05-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