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成功之路

家乡区县: 江苏省海门市

无论你是否喜欢马云,他走出的这条路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在20年来追赶美国硅谷的缩影。本文也带你回顾创业奇才马云的成功之路,希望给大家以启示。
美国时间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LOGO贴满美国纽交所,在一片橙色世界里,美国迎来了史上融资规模最大的IPO。阿里巴巴IPO开盘价报92.7美元,收盘上涨至93.89美元,收盘价较发行价68美元上涨38.07%。按照收盘价计算,阿里巴巴市值为2314亿美元,仅次于苹果、谷歌和微软,成为了全球第四大科技公司和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
体型瘦小、身高1米6的马云,蕴藏着巨大能量。走过纽交所上市路口后,马云期望他的公司至少存活102年,那意味着,阿里巴巴将跨越3个世纪。
从中国杭州到美国纽交所,从一个其貌不扬的英语教师到一个叱咤商场的风云领袖,马云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在资本、政府、用户组成的关系场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触网
1995年,杨致远的雅虎正在起飞,贝索斯的亚马逊刚刚诞生。那时的马云对网络的认知刚刚启蒙。在美国西雅图,马云第一次接触到电脑。他的外教朋友把他带到ISP公司,马云见到5个人正在玩电脑,朋友劝说他把玩一下,马云回答:“这东西我不敢动,弄坏了很贵的。”
“它不是炸弹,不会爆炸的,你试试看。”马云的朋友说。马云于是小心翼翼地在雅虎搜索栏敲下一个词:Beer。一大堆啤酒蹦出,但没有出现中国啤酒,马云随即又敲下一个词:China。结果显示:nodata(没有数据)。
在惊喜与沮丧的复杂情绪里,回国创办网站的想法在马云内心萌生。
从西雅图落地杭州时,马云穷得只剩下1元钱,但他的书包里多了一台386笔记本电脑,这成了他日后打开阿里帝国的“武器”。
创业
教师马云并不是一个安分的员工,他内心那股“想做大事”的劲促使他最终走向了创业之路,磕磕绊绊走到第三次创业旅程,才找到正确的路。
马云创办的第一个公司为海博翻译社。那时杭州涌现大量外贸公司,需要翻译人才,马云于是利用自己的英语特长开启了他的商业旅程。
待他触网后,他发现了一个比翻译更精彩的世界。1995年从美国回来的当天,马云迫不及待地把他的24个朋友邀到家里,打开那台386笔记本电脑开始激情演说:“我现在就准备辞职创业做这个企业了,这个企业叫做internet。”
朋友们以为他痴人说梦,当中只有马云的大学同学何一冰支持他的“古怪”想法。
那一年4月,30岁的马云正式踏进网络世界。他和妻子张瑛、何一冰开始创办中国黄页,出资者还有宋卫星,但宋在盈利似乎无望的时候选择了退出。
1996年初,中国黄页一度发不出工资。为了“背靠大树好乘凉”,中国黄页和南方公司所属的西湖网联开展合作。到1996年底,中国黄页营业额超过700万元。马云曾带团队跑去北京拓展市场。但国企民企合并出现文化冲突,双方的战略目标也并不一致,合作很快产生裂痕,马云的经营方案几乎全被大股东否决。
马云意识到自己在一手创办的中国黄页已难有作为,他不得已选择出逃,带着委屈与打击,他的中国雅虎梦想随之破碎。
离开中国黄页那一天,杭州下着暴雨,站在滂沱大雨中,马云说:杭州你等着,我会回来的,我一定会回来的。
1999年7月,马云“卷土重来”,开始第三次创业。“18罗汉”凑出50万元,创办阿里巴巴,中国从此迎来电商元年。在新浪、搜狐、网易这样的大型门户网崛起之时,壮志未酬的马云呐喊道: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喵星人Z(2015-05-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