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岭位于高州城西宝光街道广潭村,距高州市区5公里左右,因其山形似坐佛而得名。佛子岭山高林茂,石奇水美,文物古迹众多,其中有合掌石、仙帽石、点将石、试剑石、慧泉、佛子庵遗祉、龙王庙遗祉等,是岭南景区中的奇观。还有那至今保存完好的1000多米长的高雷古驿道,更被人誉为绿野仙踪。
神奇传说令人神往
高州佛子岭历史悠久,早有《茂名县志》载:“牛窝山在县西十里,高百丈,周十许里”,“广潭杨氏聚居山下”,“岗峦绵亘,过坳秀耸一峰,曰佛子岭,高四十余丈,有佛子庵。”“待郎仁和许庚身慧泉记:‘高州杨中书欣,于佛子岭发土得泉,味清而醴,家兄道身,时官此邦,取佛家具大智慧之义,名之曰慧泉’”。郡人为志仙迹,于仙足印留巨石之侧筑佛子庵,塑如来佛祖、观音圣母金身,朝夕供奉,无名秀峰亦取名“佛子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佛子岭海拔虽不高,却因为仙人留印而闻名。传说玉皇大帝想到人间建造一座皇宫,便派一位仙人下到凡间选址,仙人看到高州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有王者之气,便把石头变成山羊赶来建宫,山羊偷跑到这里吃草,神仙的右脚刚到这里,左脚还在马蹄岭(位于荷塘镇),遇见一个樵夫在此打柴,忙询问山羊去处。樵夫乃一介凡人,说他只看见很多石头,刚说完,一群山羊便变成了山上星罗棋布的石头,这群山羊只能永远地留在佛子岭了。
沧海桑田,事过境迁,但仙人足迹如今依然清晰可辨。茂邑府贡生邹大琮于清道光乙未仲春,在仙人足印巨石之上铭勒《佛子岭仙迹》碑,诗题七绝,以志胜迹:“蛮石踏成脚掌丫,久经霜雪莫遮迷;传来本是神仙迹,左足依然印马蹄(马蹄岭由此西去六十里)。”而今,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的著名书法家纪光明,于己丑年仲夏在羊城亲自执笔挥毫重书《佛子岭仙迹》碑文,并刻成石碑,为佛子岭旅游区开发添上一笔浓重厚礼。
风光旖旎醉游人
佛子岭草木茂盛,大树参天,古藤缠绕,怪石嶙峋,鸟语花香,环境清幽,宛如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在佛子岭脚,两棵参天大榕树枝叶茂盛,枝条交错,有些交错的枝条连为一体,被人誉为“连理树”。树旁屹立着两块巨石,形似手掌,人称合掌石。传说有情人到这里共同摸一下“连理树”定成眷属。前几年拍摄电视剧《冼夫人》时,剧组就把冼夫人老家俚洞的拍摄场景选在合掌石一带,其中一块大石上还留有“俚洞”两个大字。今年5月,由广东电视台牵头,高州市有关部门协助制作的电视剧《茂名传奇》,也在该榕树下进行剧集摄制活动。众多明星的助阵,使这里更加声名远播。
榕树旁边,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通往山顶。我们沿着蜿蜒的小道一路攀爬,时而揪着草,时而扯着藤,有时还要攀着乱石,加上小路时宽时窄,有些地方要侧身而过,有些地方则要匍匐而行,前进的步伐甚为缓慢。然而,在莽莽苍苍的丛林里寻找小径跋涉前进,让人真实地感受着曲径通幽的绝妙之处,每一弯、每一折似乎都展示着一幅美妙的大自然画卷。
一路细汗淋漓,很快,我们便爬到了山顶。站在“将军顶”巨石上远眺,只见层峦叠嶂、远山迤丽,满眼烟雾弥漫。杜甫诗云:“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意象顿时呈现在眼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也不自觉地涌起。远处高楼林立的高城,在烟雾缭绕中,宛若海市蜃楼;近处的水稻一片金黄,还有那郁郁葱葱的荔枝树,一幅绝美的风景画在眼前不断延展。
据说,由于佛子岭树木枝叶茂盛,灌木丛生,非常适合野生动物生存,现在山上野生动物品种逐年增多,经常有毛鸡、鹧鸪、画眉、穿山甲、果子狸、山猪等野生动物出没。附近群众自觉保护山上的野生动物,使佛子岭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人文古迹载史册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除了具有神奇传说、秀丽风光外,佛子岭这块沃土更是“孕育”出高雷古驿道、佛子庵、杨颐故居、太史第等远近闻名的人文古迹。
在佛子岭入口处,一条1000多米长的古驿道从南北相穿而过,驿道中央用山石铺筑,两旁植以桃花杂树,旧时有茶亭。这就是有名的高雷古驿道,又称桃林官道。古驿道由广州到电城、麻岗、大衙、霞洞、分界;而高州城往西经广潭的佛子岭、牛窝岭直通化州、廉州、广西,为城西关隘和重要通道。
在古驿道旁边的山坳里,原有一座“佛子庵”掩映在密林深处。据当地人说,昔日的佛子庵香火鼎盛,各地信徒纷至沓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后来该庵在文革“破四旧”时被“破”掉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物被毁,刻有“佛子庵”三个隶书大字的石匾被人抬去做桥,一口铁铸大钟被学校抬去当时间信使,现今仅存遗址。
人杰地灵的佛子岭,凭借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资源优势,吸引了“林泉寺”高僧前来筑庙修行。目前,一座设计独特的竹木结构“佛子禅院”伫立在原佛子庵遗址上,闻名而来的信徒络绎不绝,他们怀着修身养性或者祈求平安的心愿前来烧香祈祷。缭绕的香烟为沉寂了几十年的佛子庵遗址增添了不少生气。据佛子禅院“宏通”大师介绍,目前已筹集到60多万善款投入建设佛子禅院,初步建成了占地200多平方米的“三宝殿”和僧侣居住房屋,接下来还要投入几个亿修建三进式禅院,其中包括观音殿、大雄宝殿等,还准备配套建设放生池、宾馆等,以方便香客前来祈福。届时,佛子禅院将成为高州乃至粤西地区的佛门圣地和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游完佛子岭,我们最向往的地方莫过于“太史第”遗址了。该遗址位于广潭村内,是清代光绪年间兵部左侍郎、工部左侍郎、国史馆编纂杨颐的故居遗址。据说,杨颐九岁通经史,十岁能成文,咸丰二年乡试中举,同治四年赴京会试进士,自此踏上仕途。他先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后任至国史纂馆修,及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兵部左侍郎、工部左侍郎。任职期间,他刚正不阿,敢于弹劾那些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的大臣。在几次担任主考官中,为朝廷录选了不少人才。对修纂国史、修建北京胜迹也作出了贡献。1898年,他为慈禧太后佐勘东陵工程后,请假回乡省亲,翌年病逝家中。
杨颐故居原为三进建筑,砖木结构。待进士及第并出任京官后,择基另建新居,称“太史第”。太史第主体建筑为五路四进,另置后院及前院,周围设大回廊。前院前部建有棱柱形装饰的围墙,回廓四角设置护卫角楼,火力可顾及院内及四周围墙任何一角落。院内凿有水井、花池。整座建筑选料上乘,雕梁画栋,石质栏杆,花砖铺地,富丽堂皇,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及后,又于主体建筑旁边,扩建约3000平方米的二层楼房式附属建筑。该建筑采用传统的民族风格形式进行装饰彩绘,独具特色,并与主体建筑和谐相融,构成一个庞大的民居建筑群体,是粤西地区最大的民居建筑之一。解放后,杨颐故居大多被改建成学校和农场队部。
为了进一步开发佛子岭生态旅游区,宝光街道对佛子岭进行了全面的开发规划,并筹资10多万元修筑了宽阔的盘山公路,方便群众以及游客登山游玩。每逢节假日,这里便成为群众放生和登山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