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周武王帅领各路诸侯的四万七千名精锐部队,与商纣王十七万大军在牧野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战,最后周武王以少胜多,商纣王逃回朝歌后自杀而亡。这次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大规模战争,也是一次改朝换代的生死决战。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淫奢,暴虐无道,朝中大臣多次进谏都被纣王拒之门外。此时少师比干冒死进宫强谏,商纣王恼羞成怒,命令刽子手将比干剖心处死。
这是北京的中华世纪坛,坛前的甬道上记载着从300万年前人类出现到公元两千年的时间纪年。在公元前1046年这个青铜镌刻的年代后面,清晰地记录着一件中国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大事件——那一年武王伐纣,在牧野决战,从此商朝灭亡,周朝建立。
牧野大战是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据说,周武王率领大约4、5万人的军队打败了商纣王的数十万大军,而这场众寡悬殊的大战只用一天时间便决出胜负!没有人知道,在那一天,究竟发生了怎样神奇的事情,长途跋涉的武王如何能奇迹般地战胜,数倍于己、以逸待劳的商朝大军?
3000年漫长的岁月流逝,各种文学版本对这场大战有无数种描述,大战的原貌在人们心目中也变得遥远模糊、扑朔迷离。我们来到牧野古战场,今天的河南新乡,试图在这片 早已物是人非的土地上寻访那场大战的踪迹,通过我们的亲历和写实的镜头揭开3000年前大战取胜的真相!采访中,我们听说,新乡长垣县有一个著名的皮影村,过去村中有几大戏班,几乎家家都会唱皮影戏,有一出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戏本子《西岐》,讲的正是商周时期的战争故事。我们赶往长垣,期望流传久远的戏词能为我们讲述牧野大战的故事。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长垣县的这座小村庄,让我们大失所望的是,长垣皮影虽然历史悠久,如今却面临失传,老戏本子《西岐》已经很少有人会唱。多方打听之后,我们找到了村中92岁高龄的吕心哲老人,希望他能回忆起祖辈流传下来的老唱段。
吕心哲老人从小跟父亲学皮影戏,《西岐》这个戏本子不知道已经流传了多少代,老人从皮影箱中找出压了几十年的皮影角色——《西岐》中的主人公姜子牙。
皮影艺人吕心哲:
“姜子牙不得第推锣卖白面渡过营生,那时我担担面大街去卖,黄飞虎他行为来到街中,他把我一担面俱都刮去,这一担面俱都刮干,仰面朝天长气叹,臭乌鸦臭粪落我口中。”
古朴又诙谐的唱词让人忍俊不禁,戏词中提到的姜子牙很不得志,生活贫困潦倒,这样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在牧野大战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河南新乡有一个名叫太公泉的小镇,在村中的一所学校里,我们看到了这样一间很不起眼的小庙,这座姜子牙庙相传始建于东汉年间,此外在太公泉镇所在的卫辉市,纪念姜子牙的庙宇祠堂还有5处之多。
卫辉市太公古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姚金泉: 姜太公指挥牧野大战的时候在这儿住过,就建了一个太公庙,另外人们为了崇仰太公,这条街就叫太公庙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