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法治文化建设成效初显

家乡区县: 北京怀柔区

怀柔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始终以围绕中心工作,服务百姓需求为立足点,充分整合文化资源和文化载体,将法治元素融入文艺创作之中,将普法宣传与文艺演出相结合,将法治文化建设与和谐怀柔建设相结合,借助“星火工程演出”、“送戏下乡”、“夏日文化广场”等平台,以“演群众身边事,说百姓心里话,唱农民心中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取得了较好效果。

普法之花绽放怀柔大地

围绕经济建设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针对普法重点任务和社会热点问题,在宣传内容上坚持“三个突出”:结合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突出依法治理、行政执法等内容的宣传;围绕维护稳定工作,突出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内容的宣传;围绕换届选举,突出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内容的宣传。2008年开始,怀柔区又提出了“338”普法工程,即:每年在各个农村和社区举办300场法制讲座、300场法制文艺演出、播放8000场法制电影。普法形式日益丰富,普法工作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极大提升了怀柔区普法工作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几年来,怀柔区还加大对各演出团体的培育和扶持,其中怀柔镇王化村土生土长的农家女高秀伶,2008年参加怀柔区法制文艺大赛获奖后,自筹资金成立了“大地之花”曲艺团,现成员已发展到了54人,自编自演法制类节目40余个,成为名副其实的“普法曲艺团”,也是北京市唯一一支农民自发组织的专业普法艺术团。在区司法局、文委、怀柔镇政府等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地之花”曲艺团已经开展专场法制文艺演出130余场,成为怀柔区重要的普法力量之一,高秀玲的个人事迹也先后在《法制日报》、《京郊日报》、《支部生活杂志》等媒体上刊载。2010年,高秀伶还被评为“京郊十大新闻人物”、“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

构筑立体普法格局

法制文艺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有效载体,怀柔区不断丰富法制文艺宣传内容,充分发挥法制文艺在普及法律知识、引领法治理念、传承法治精神中的重要作用,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采取了“点、线、面”结合的普法形式:一是以传统节假日为“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文艺演出。怀柔区坚持把法制宣传教育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借助“三八”、“五一”、“国庆”等重大节“点”,开展法制文艺演出,既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向他们宣传普及了法律知识。二是以主题活动为“线”,推进主题鲜明的法制文艺演出。以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各单位的主题活动为“线”,如换届选举、计生宣传、档案法制宣传月、公路法律法规宣传月等主题活动,编排了《庄严投好这一票》、《生男生女不一样》、《档案事业靠大家》等一系列优秀节目,大力宣传《选举法》、《档案法》、《公路法》、《北京市公路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三是以普法对象为“面”,开展针对性强的法制文艺演出。针对各类重点普法对象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因类施教。例如,2010年针对以农民群众为对象的“迎新春法制文艺送下乡”、通过《人民调解员》、《学好法律力量大》、《开拓进取勇向前》等法制节目,将选举法、民法等常用法律法规知识巧妙地渗透在文艺节目之中;2010年7月针对机关干部举办的“扬正气 颂清廉”廉政法制专场,向观众集中阐释了《五五普法谱新篇》、《司法战线奏凯歌》等法制节目,融法治文化与廉政文化于一体,凝聚、鼓舞、教育、引导机关干部提高廉政意识和法治观念。

普法治理润物无声

随着法制文艺在怀柔大地如火如荼的开展,百姓在生产生活、思想思维上悄然发生着变化,法治理念的力量在悄然壮大。一是法治的规范、引领作用初步显现。各级党委政府更加注重运用法律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更加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各执法部门也通过“法制文艺”开展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部门依据什么法律法规、如何执法有了更详细的了解,执法程序更加透明,促使行政执法部门严格执法。二是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看出普法戏,避免生闲气”这句话,如今已成为怀柔老百姓的口头禅。自开展“法制文艺”活动以来,全区上下出现了“两多两少”局面:即学法用法的多了,违法犯罪的少了;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多了,无理缠访和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的少了。“轻松看场法制文艺节目,就能学到法律知识”。法制文艺工作已经深入人心,它在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怀柔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文化新都”的内涵更加丰富。打造“文化新都”是怀柔区“十一五”期间的一项中心工作,法制文艺已经成为文化建设中其中的一朵奇葩。经过几年的发展,“小花”艺术团、栗乡艺术团、汤河川艺术团等一批文艺演出团体如雨后春笋般遍地生根;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文艺作品得到了蓬勃发展,法制文艺已逐步成为文化舞台上的主打歌,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怀柔区建设“文化新都、宜居名城、和谐怀柔”的战略构想,打造出体现时代气息、具有怀柔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

艺术的源头在于民间,艺术的生命力来自于生活。源自基层的法制文艺就像扎根泥土中的劲草,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通过吹拉弹唱、快板相声、歌舞戏曲等多种形式,“唱”出了怀柔群众的普法心声,“演”出了怀柔区法治文化的特色品牌,几年来,怀柔区各类演出团共为全人民演出法制文艺节目达1500余场 ,近10余万人群众受到了法制的熏陶和教育,为推动“法律六进”,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法治文化氛围正在怀柔大地上日益浓厚、日益醇香。

赵宏伟(2015-05-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