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重庆

家乡区县: 重庆渝中区

刘伯承与邓小平的亲密关系一向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之间团结互助的宣传典范,后人以“刘邓不可分”来形容两人亲密的朋友关系。这段友情一直延续到刘逝世。1892年12月4日——出生于四川开县(现重庆市开县)。

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

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8月1日——与周恩来等人发动南昌起义。

1930年8月——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任-参谋长兼长江局军委-。

1932年10月——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

1937年——任八路军129师师长。组织夜袭阳明堡机场。建立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后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

1940年8月—12月——与-一同领导百团大战。

1947年6月——与-率领12万军队进攻大别山,被认为是国共内战的转折点。

1951年1月——任中国0中央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

1955年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6年1月起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任第二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

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 原名刘明昭。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1892年12月4日生于四川省开县赵家场。少年时投笔从戎,立志报国。1911年在开县参加响应辛亥革命的学生军。1912年考入重庆军0将校学堂。1913年参加四川讨袁(世凯)军。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在护国、0战争中,历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1916年3月在攻占丰都时右眼中弹致残。1923年在讨伐吴佩孚的战争中任东路讨贼军第一路前敌指挥官,被誉为“川中名将”。1926年5月加入中国0。同年12月与杨闇公、-等发动沪顺起义,任起义军四川各路总指挥。1927年参与领导南昌起义,任0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1928年留学苏联。1930年夏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回国后任0-委员、长江局军委-,协助-处理-日常工作。1937年1月进入中央革0据地,任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10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协助-、-指挥第四次反“围剿”作战。长征中兼中央纵队司令员,指挥先遣部队强渡乌江,智取遵义。1935年1月,参加在遵义召开的0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拥护毛泽东的主张。5月,指挥干部团一部抢占皎平渡,保证了全军顺利北渡金沙江。尔后与-率先遣队为全军开路,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使全军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5月25日率红一师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他坚定地执行0中央关于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同张国焘活动进行了斗争。

Lzzz(2015-05-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