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冬
冬至,也叫冬节、过冬,起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在冬至这天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在盐阜地区一般称冬至叫过冬,并有大冬与小冬之分,小冬为冬至的前一天,人们习惯于吃赤豆和红瓜煮的豆糜子。在冬至这天,人们还要做饼、蒸糕,大户人家还杀猪宰羊,带出嫁的女儿回家吃饭。民间广泛流传“大冬大喜年,”“过冬吃饼,过寒不冷;过冬吃糕,过寒不焦”的说法。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冬节食品。“冬至亚岁宴”如吃冬至肉、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在冬至也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北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进补的习俗。在山东还有“冬至不把水饺端,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所以,冬至这天,各家各户非吃水饺不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