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的母校——新洲二中,我一向是心存自豪和感恩之情的,多年来储存在记忆里的信息美好而令人陶醉。
母校的前身,是徐源泉于1930年创办的私立正源中学。校园风光秀丽,移步移景。学校的图书馆保存着民国时期最全面的报刊杂志和书籍。民国时期,这所学府便远近闻名。解放后,新洲二中也曾是湖北省教育厅直属中学。
1959年12月被定为是湖北省28所重点学校之一,1961年8月列为湖北省18所重点中学之一,1965年1月确定为国家教育部直接联系的教学大改试点学校,面向全国招生,高考升学率曾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学校领导也光荣地成为全国文教群英会代表。这所学校也便以完美无瑕的名校楷模形象定格在从这里走出的一代又一代人心中。
岁月悠悠,往事悠悠。感谢历史给了我们一个个审视过去的机会。顺沿二中老校友们的人生道路,即从那一代人的遭际出发去回顾新洲二中1957年以及「文革」时期那一段迷惘而暗淡的历史,或许能够对十七年教育和老二中的痼疾获得新的研究视角和感悟。
1957年,我还在仓埠镇小学读书,目睹了一墙之隔的新洲二中大鸣大放的轰轰烈烈和接踵而来反右斗争的杀气腾腾……
50年过去了,现在已年届古稀的老二中的学兄学姐们至今回忆起那段日子仍不寒而栗!当时,高二年级一位学生就因为写了一首名为《铁托颂》的打油诗,而遭到全校大会批判,并被当场宣布开除了学籍;高三(六)班一位叫谭本善的学生,就因为家庭成份不好,被作为「白专道路」的典型在班上公开批判,并取消了他参加高考的资格。而这位谭姓学生当时学习成绩特别优秀,数理化在全校名列前茅,在高中阶段,他已经自学研修了大学高等数学课程,人们普遍认为他将来一定是一位出色的数学家。
在那场如火如荼的「反右」、「消毒」运动中,学校上下如同注射了吗啡,校领导和反右积极分子剑拔弩张,一大批教师和学生惨遭厄运。据统计,当时每个班级受到不同程度批判的学生,几乎占到三分之一!不光是大批优秀教师,连一些涉世未深而品学兼优的中学生,也被打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或「白专道路分子」,荒唐吗?都说荒唐。可是,为什么当时竟有那么多人虔诚地相信这些「右派」的存在?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竟然能那么「理直气壮、慷慨激昂」地揭发批判别人?为什么许多被打成「右派」或「反社会主义分子」的人居然要那样违心地检讨自己?为什么校园里那些整人的人总是那么心安理得,弹冠相庆?为什么在当时中央明令不在中学生中开展大鸣大放,而新洲二中竟然在全省率先将反右斗争的矛头指向了稚嫩的中学生?是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当然,要透辟地研讨这个问题,不可能脱离那个时代的中国政治环境。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形成了独特的经验和桎梏。建国以后,这种胜利者的思路、意志和作风也必然要从政治内容和政治方法两个方面向中国崭新的领导和管理体系迁移。由此,这种迁移确实强化了国家的统治,强化了统一意志和统一纪律下的政治运作,但它同时也遮掩了中国正面临着创造性拓展的需要,即大规模地进行经济建设,以使国家日益趋向现代化。这样,两种倾向就没能调控到一个合适位置上,致使革命的需求被无限夸大,建设的需求被缩小。
于是,政治运动一个接着一个,经济建设则安步当车,踟蹰独行。
当这种思路(不能不说是酿成中国一系列政治悲剧的原因之一)运行到学校教育的时候,尤其就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人格陶铸而言,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那就是1950年确立的学校政治目标,其内容包括:为了培养革命接班人,学校的教学活动必须从「政治思想第一」开始,对政治的服从和对学校领导的顺从。而在属于那个时代的种种运动掀起的思潮和种种政治需求构成的路线,通过学校传播落实到广大学生中后,使一代青年人在思想、心灵、品格、甚至个人境遇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害。1957年的反右斗争在新洲二中的扩大化,直接折射出当时学校领导、教师甚至学生中,的确存在着一些政治运动的热衷者,其中有的人出自于对政治权威的忠诚与厚笃,有的人则处于贪恋功利而投入了整个身心。而当这种既屈从权威(唯上、服从)又显示权威(压下、威凌)的两性人格集合的时候,学校也就直接演变为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阶级斗争的工具了。
如果说,生命的获得和延续是动物的本能行为,那么,人类的创造力、想象力、伦理道德以及理性等良知的养成和培育就是教育的结果。一所好的学校,不但是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升学率高,更重要的应是教学理念的正确、校风的高尚;一位好的学校领导、一位好的教师,不单是学历、职称乃至专业知识之类的厚实,更主要的是自身的人文素养、不懈学习乃至与时俱进的能力,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乃至今后的发展所应具有的人文关怀。当新洲二中被定为全省重点学校时,当学校领导被评为全国文教群英会代表时,是否有人想到过那些因错误的政治运动而被断送前途的那些无辜的学生的伤心泪水和家长们愤懑而无奈的眼神?
好在今天的新洲二中,以人文关怀为本,正进入新一轮起飞的临界点。这所美丽的学校,连同她陶铸的美丽而智慧的新一代,正抒写着二中历史上更加恢宏灿烂的新篇章,这才是我们这些校友们今天能破涕为笑的理由。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