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古筝

家乡区县: 潮州市潮安区

潮州筝,“茫茫九派中国筝”史上重要一派,以柔美、细腻、擅受而著称,向来为古筝界同仁所喜爱,流传甚广。

中国古筝音乐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古筝艺术流派纷呈,潮州筝是中国筝的一大流派。本文着重探讨潮州古筝的特色以及演奏技巧。
潮州音乐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乐种之一,主要流传于粤东、闽南、台湾、港澳及东南亚各国潮州人居住的地方。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群众基础扎实、深厚,曲目颇为丰富。现有的乐曲就有上千首。随着历史的变迁,潮州音乐已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它是文化艺术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宝贵的民族民间音乐遗产。
潮州古为“南蛮之地”,春秋时期的潮汕被称为南蛮和百粤,是古越族(闽越族)的居住地。随着历史上多次发生过的战乱,如“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等,使中原汉人大规模迁徙南移,中原的音乐文化也随着不断的传播入潮。潮汕先民长期与中原汉人同化过程中逐渐融合到汉族这个大家庭中,加速了中原音乐文化与潮汕土著音乐文化的互相渗透和融合,并先后承受了唐宋的燕乐、法乐;宋元的南戏(戈阳、昆腔) ;明清的正字、潮音、西秦、外江等多种剧种的熏陶和影响,逐步形成了今天这种具有独特艺术特点和地方风格的音乐艺术。

潮州筝在传统的演奏形式上有独奏、重奏、合奏。潮州细乐的演奏形式就常以三弦、琵琶、筝的重奏形式出现,俗称“三弦、琵琶、筝,“一听就动情”。传统的潮州筝只有十六弦,筝体较小,后随着音乐的发展才渐渐出现有十八弦、二十一弦的筝。潮州筝是以五声音阶来定弦的,通常是把第一弦定为“5”音,在与其它乐器合奏时则定为F
调。而“活五”调则另外有两种定法:其一是移动码子, 使“工”音变为“凡”音, 传统上称为绝“工”,在筝的排列上就把原来的“5 6 1 2 3 ”变成了“5 6 1 2 4 ”;其二却是通过左手的按弦来求得的。
演奏潮州筝时要求身要平正,手臂、手腕和手指要松弛,手形要象一朵莲花倒垂的样子。潮州筝在演奏上特别注重指序,如符合“勾、托、抹、托”的称为“顺指”,不符合这规律的称为”逆指“。在演奏时如遇”逆指“出现,必须采用“大撮”或“历弦”(历音) 来解决。潮州筝的演奏很忌逆指,尤其是在“催板”上、由于速度快、音符密,如不是顺指的话就很容易出现差错。在演奏潮州筝曲时,如连续出现三个相同的音符时,必须采用“反打”(先用中指“勾”弦,再用拇指“托”弦的指法) ,再用“飞指”(反撮) 或“大撮”的指法来演奏,这是潮州筝演奏上的特色之一。
“勒弦”、“煞音”和“轮指”,这些手法亦是潮州古筝演奏上经常用的。“勒弦”除了在古筝的演奏上起着润色乐曲的作用外,主要还在于消除演奏上“逆指”的出现。“轮指”在传统的潮州古筝上一般是采用中指与大拇指交替弹弦这样的八度“轮音”,极少使用单指“轮”的。“煞音”也叫“止音”,它有两种控制方法:一种是右手在弹奏间自己控制;另一种则是右手弹奏后紧接着捂左音,其作用是乐曲的色彩发生变化,多出现在“拷拍”上,这亦是潮州古筝的特色之一。
另外,“催板”在潮州古筝的演奏上也是很有特色的。其一般以“三点一”最为常用,“三点一”就是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在古筝的演奏上一般用中指弹第一音,第二、三、四音分别用“托”、“抹”、“托”或者“托”、“劈”、“托”来弹奏的。除此之外,还有“七点一”、“二点半”等等。以上这些都是潮州古筝在演奏上右手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手法。
潮州筝在演奏上左右手分工十分明确,俗话说:右手主音,左手掌韵;音务珠圆,韵求气贯,左右配合,音韵并茂。传统的潮州筝奏法,一般是由右手弹奏,左手作揉按弦来进行的。右手一般只用“大、中、食”三个手指来演奏。在这三手指当中“大拇指”是最主要的,几乎每一首曲子有70%是其完成的。学过潮州筝的人都知道,右手大拇指弹及那里,用“揉、按、吟、注”等手法加以润色。也就是说,每一首筝曲的演奏,有70%必须经过左手的加工润色来完成的,这就是潮州筝演奏上所谓精细的地方,就象潮州人泡“工夫茶”那样的考究。尤其是在演奏“重六”调和“活五”调,左手还不止作一般的润色,而常常是要求一音三韵。除此之外,潮州筝在演奏上那多样的催奏手法和双指揉按弦的弹奏技巧,都是独具一格,自成一派的。

huangzibiao(2015-05-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