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八公山

家乡区县: 安徽省寿县

八公山是由大小四十余座山峰叠嶂而成,方圆达二百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2米,八公山是连接淮南市八公山区与寿县八公山的一段山脉,也是一片风景区,寿县古时叫寿春,与中国历史上很多重大事件如淝水之战等连在一起。八公山历史上有淮山、楚山、淝陵、北山、寿春山之称。其山势绵延,一脉四十峰,处处景致迷人。被誉为“八公仙境”、“峻极之山”。古人赞道:“八公草木晚离离,仿佛成人似设奇。老气逼云含雾雨,空青拔地镇淮夷”。八公山因西汉淮南王刘安与八公在此学道成仙的神话和秦晋淝水之战而闻名遐迩,并留下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1],“八公山上,草木皆兵”[2]等一些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八公山“蓄圣表仙”,瑰丽神奇,不愧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

八公山风光优美,自然资源丰富,文物胜迹罗布其间,散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八公山瑰丽而神奇,亦佛亦仙,南朝鲍照、谢脁,唐宋李白、苏轼,鼎鼎大家,无不留下他们的游踪。春秋佳日,呼约游赏,或寻径探幽轻吟小诗,或登高眺望神驰群碧,一种快意的放达油然而生,你会觉得犹如置身于一个幽闲的灵清世界。

廉颇墓位于今八公山乡纪家郢放牛山之西南坡,俗称"颇古堆",距县城7.5公里,古堆高约20米,周长约300米,基有条石垒砌,背东靠山,面西平原,里许便是如带淮河远去天际,名胜美景,成为寿县旅游的必经之地。

廉颇是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名震诸侯的赵国大将,一生中为赵国立下了许多赫赫战功,被称为信平君,他不仅"攻城拔地,勇气闻于诸侯",而且心怀国家,知错即改,具有"负荆请罪"的勇气和胸怀,一直为后人所赞颂,京剧精典剧目《将相和》表达了人们对这位老将军的敬仰之情,廉颇晚年虽有报国雄心,但赵王嫌他年迈,不被重用,又加上秦国利用离间之计,迫使他无法再在赵国效力,只好到邻帮魏国去避难,南方的楚国向来敬慕廉颇的勇武仁直,就派人到魏国说服廉颇,把他接到了楚国,待为上宾,并经常向他求教用兵之法,在楚国,廉颇"尚能顿饭斗米",英武之气不减,但由于他思乡念国,久不被赵王召用终而客死楚国都城寿春(今寿县)。廉颇死后葬于八公山中,当时为了保护这位老将军的墓冢不被盗掘,还做了许多疑冢,有"十八廉颇墓连凤台(县)"的说法,民间传说,在月高风清的夏夜,徐徐清风中会从墓顶传来缕缕鼓琴声,哀婉如泣,激越如歌,仿佛是老将军在借琴声抒发报效国家的渴望,表达对故国的深深思念。

廉颇墓的周围建成了万亩果园,冬去春来,桃李花开,梨树如银装素裹,远远望去好像是下了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桃花如霞光穿云,东风佛过,带给人们一股股醉人的芳香,游人至此既可赏自然风光又可品历史文化,可谓不虚此行。

 

 

 

 

故友(2015-05-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