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村一块豆腐干的故事

位于大山深处的石柱大歇镇水村,山高坡陡、土壤贫瘠,村民多年来以种植玉米、水稻、洋芋等传统作物为生;如今,这个贫困村却摇身一变成了“豆腐干村”,大批村民靠着制作豆腐干实现了大幅增收目标。 这一切,和村主任冯军成有着密切关系。

流水豆腐干

33岁的冯军成是土生土长的流水村人,早年一直在外闯荡,几年前才怀揣着创业梦想从广东惠州返乡。

三百六十行,干哪一行好呢?他心里有数:采用祖辈传下来的技艺制作豆腐干,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流水村祖祖辈辈都会做“流水豆腐干”。冯军成还是个孩子的时候,逢年过节,就经常眼巴巴看着长辈们磨豆浆、熬豆汁,然后做出一块块香喷喷的豆腐干来。

“‘流水豆腐干’制作关键在于后期使用碎木屑熏蒸,有了这一道工序,豆腐干的风味就与众不同了。”冯军成介绍。

豆腐干制作过程中用水的水质同样重要。冯军成自豪地说,流水村地处大山中,村民平日饮用的都是清冽甘甜、全无污染的山泉水,用这泉水做出来的豆腐干自然也是口感细腻、风味独特。

事实上,“流水豆腐干”多年来口碑极佳,在周边乡镇都小有名气。

令人惋惜的是,受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等因素所限,多年来村里就只有几家小型豆腐干作坊,对村民增收助益甚微。

为他人作嫁衣

雄心勃勃的冯军成决意创业,将独具特色的流水豆腐干“做大”,为此很是下了一番工夫。

但他很快发现,随着越来越多村民外出务工,村里的黄豆种植面积越来越小;而由于品种老化的原因,黄豆质量也是大不如前。

要实现豆腐干的规模生产,原材料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冯军成专程奔赴青海、内蒙、黑龙江等地考察,几经比较终于在黑龙江发现了一个理想品种。和本地黄豆相比,这种黄豆豆质好、出浆率高,价格也低,每购进一吨能节省200多元。

就这样,原料供应问题解决了。

接下来,冯军成又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积极向市场推介“流水豆腐干”。在最近几年的“黄水消夏节”上,供游客免费品尝的流水豆腐干都受到了普遍欢迎。

原材料和销售问题顺利解决,村里制作豆腐干的村民越来越多。去年,全村最大一家豆腐干加工厂还在石柱县城开设了直营专卖店。

有趣的是,冯军成虽说一直打算创业,更因为解决原材料供应问题、成功提升“流水豆腐干”在市场上名气而推动许多村民办起了豆腐干生产作坊,但他自己则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能建起自己的豆腐干作坊。

村民都说,他是典型的“为他人作嫁衣”。

百万元收入

今年初,冯军成当选流水村村主任,更没时间考虑自己创业的事情了。

他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也正式转变为:整合全村力量,进一步将独具特色的“流水豆腐干”产业做大做强。

记者在流水村看见,村里最大的豆腐干加工厂正在进行厂房扩建,新的生产线预计今年10月全面投产。

截至目前,流水村的豆腐干生产作坊已经增加到15家,今年销售总收入预计超过100万元。

淡煙(2015-05-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