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蔡记馄饨馆
京都老蔡记馄饨馆,是河南长垣人氏蔡士俊传办,
1920年在郑州西二街打出“京都老蔡记馄饨馆”旗号,1922年投资40块大洋购买了德化街100号半间小楼门面房,将店迁入。蔡士俊与长子蔡永泉在德化街经营蒸饺和馄饨,生意十分火爆,抗战前德化街上的同行无一家能与老蔡家相比,抗战胜利后进一步发展壮大。 20世纪50年代末,郑州市饮食公司对“京都老蔡记馄饨馆”投资进行改造,使老蔡记得到更大发展,职工增加到60余人,月营收入10万多元。1958年中央在郑召开会议,老蔡记馄饨应召为毛泽东等首长作蒸饺,受到与会首长的赞赏。朱德委员长、陈毅副总理还曾亲临该店品尝。20世纪80年代末被商业部授予优质产品“金鼎奖”后,老蔡记又在郑州开了多家分店,研制出虾仁、姜汁、芹香、木须、豆沙、麻辣等18种新型蒸饺,取名“蔡记蒸饺宴”,受到市民热烈欢迎。
三得利金店
“三得利”的前身是“老天成”金店,创办于1933年,创办人何鸿祥。
最初为顾客加工一些金银饰品,由于其做工精良、色佳量足,慕名前来打造首饰的顾客络绎不绝,生意慢慢做大,由单纯的加工发展为产销经营,并增设了珠宝玉器的收购,寄卖,形成了前店后厂、工商合一的特色。后来由于金银归银行独家购销,“老天成”的经营转变为珠宝、玉器、古董的收购寄卖,兼营服装、钟表、眼镜等。公私合营时,“老天成”更名为“德化街大众寄卖店”。
20世纪80年代初改名为郑州三得利商场,对原来的260平方米店铺进行改造,建成四层楼房,重新把黄金珠宝作为主营,保留收购寄卖业务,增加家电经销。“三得利”很快在郑州市民中打响,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后期,“三得利”在电视台做广告,“三得利”金器深入郑州市民之心。“三得利”金器成色好,价码公道,少女、少妇一时间在郑州买金银首饰只认“三得利”。
精华眼镜店
精华眼镜店,前身是开封“和鸣斋”眼镜店,店主李竹轩、李钦殿叔侄
二人,1930年3月创办。店老板花了200块大洋买红木做招牌,上写“精华眼镜行”,意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意。从那时起,郑州有了第一家去曲光验光眼镜行。
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喜欢戴眼镜,经人介绍来精华眼镜行配制石头镜。顾祝同试戴后十分满意,遂题写“货真价实不虚传,精华眼镜誉河南”。从此精华眼镜行名声大震。
郑州解放后,市政府将“亨得利眼镜店”、“三三眼镜店”、“大宝华眼镜店”、“宝三斋眼镜店”、“精华眼镜行”等店合并为公私合营企业,取名“郑州市钟表眼镜中心”,中心店“精华眼镜行”仍以“精华”为该店字号。
1975年郑州钟表眼镜专业店扩建成5层营业大楼,比兼营前的营业面积扩大40倍。其配制的镜片精度在全国质量万里行活动中,属省内唯一达到国家标准的单位。“精华眼镜店”也被认证为“中华老字号”。营业大楼有5层,职工2140人,经营的品种达5000余种,年销售额近2000万元,是目前全国营业面积最大的钟表眼镜专业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