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坚持走好群众路线

家乡区县: 湖北省曾都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社会治理将成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从实践来看,社会治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一切社会治理的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一切群众工作都在为社会治理服务。因此,创新社会治理必须走好群众路线。
正视社会治理中背离群众路线的问题
近年来,少数地方和单位在社会治理中背离群众路线,导致人民群众有意见,经济发展受制约,社会稳定多隐患。主要表现在:少数地方和单位在社会治理中不注重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不注重维护和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而是热衷于 “大手笔”、 “大投入”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少数地方和单位不结合本地实情,全盘照搬照抄外地经验,导致好经验 “水土不服”,不顶用、不管用、不好用;少数地方和干部习惯在执法司法和社会治理中把人民群众置于对立面,把正常的群众信访视为无理取闹,把普通的干群矛盾视为敌我矛盾,导致在群众工作中发生误判、错判,结果酿成更大规模的群体事件,形成了更大的现实危害;少数地方和干部不能辩证地坚持群众路线,在社会治理、维护稳定等工作中,一味的求稳求安,片面追求 “花钱买平安”,放大 “人民内部矛盾用人民币解决”的效应等。
坚持群众路线是创新社会治理根本路径
坚持群众路线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前提。政法机关应深刻认识到,坚持群众路线就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根本途径。
一是加强社会治理,需要坚持群众路线。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是政法机关执法为民的基础。群众工作贯穿于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仅有热情还不够,还要有做群众工作的真本领。广大政法干警应努力掌握群众工作规律,练就做群众工作的真才实干,真正成为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
二是化解社会矛盾,需要坚持群众路线。当前,随州仍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时期,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平衡点就是群众工作。要树立“维权”就是“维稳”的思想理念,高度重视群众利益诉求,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使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得到及时化解和向好的方面转化,进一步创造巩固良好的社会环境,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促进社会和谐,需要坚持群众路线。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源头性、基础性工作。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抓住最核心的问题,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政法机关要善于捕捉群众反映强烈、普遍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从群众意见最大、最不满意的事情抓起,从群众最希望办又能够办的事情干起,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坚持走好群众路线
政法机关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部门,必须以对群众的信赖敬重之情、依靠敬畏之情、感恩感激之情和效忠效力之情,着力打造好 “四大平台”,提高政法群众工作水平。
走好群众路线,要着力打造平安建设联动平台。一是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以稳促平安。要进一步加强对 “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和重点群体的教育转化和稳控工作,加强应急处置工作,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确保维稳工作成效。二是要深化“严打”专项行动,以打促平安。要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打黑除恶、治爆缉枪、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和 “两抢一盗”等专项行动,加强对治安混乱地区的排查整治,维护稳定。三是要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以防促平安。要扎实构建街面巡逻防控网、城乡社区防控网、单位和行业场所防控网、警务协作网、视频防控网、 “虚拟社会”防控网等 “六张网”,全面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专群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四是要推进基层平安建设,以建促平安。要建立完善平安建设动态管理机制,切实抓好 “全省优秀平安县 (市、区)”等平安创建活动,积小安为大安。
走好群众路线,要着力打造法治随州创建平台。一是要推进执法司法公开。政法机关要认真研究执法、司法公开的措施办法,坚持条块结合,阳光操作,促进执法、司法公开透明。二是要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要建立与促进公信力建设相适应的用人机制,让好干警、让人民群众信赖的干警办要案、办重案,保证公平正义;要加强对政法机关执法案件的质量管理,深化执法档案建设。三是要深化涉法涉诉信访改革。要切实推动符合条件的涉法涉诉信访依法导入司法程序,充分发挥审判监督、法律监督、警务监督的作用,协调落实对终结案件当事人的教育疏导工作。
走好群众路线,要着力打造社会发展服务平台。一是要服务经济发展,优化市场环境。政法机关要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全市政法机关促进经济发展的 “16条”、 “18条”意见,依法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二是要服务项目建设,优化投资环境。要进一步完善服务措施,依法及时解决制约工程建设、企业发展的执法司法问题;要健全完善重点企业警务室和重大投资项目预警制度,把警力布置到企业 (项目)一线。三是要服务企业改革,优化创新环境。要建立完善涉企经济犯罪监控、预警、防范、信息发布制度,认真开展执法办案风险评估,依法稳妥处理涉企案 (事)件,最大限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走好群众路线,要着力打造矛盾纠纷调处平台。一是要实行社会矛盾层级管理。坚持矛盾纠纷定期排查上报制度,对矛盾纠纷实行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确保矛盾化解在基层。二是要推进城乡 “网格化”建设。要建立网上纠纷联动调解体系,实施 “三民工程”,开展 “双代服务”,促进城市社区网格化建设提档升级;要推广村务协理员管理模式,建立市、县、乡、村和村务协理员五级联网的全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努力实现农村网格化全覆盖。三是要加强非访闹访处置工作。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实行联合处置。对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对诉求无理的教育批评到位,对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对非访和违法闹访行为坚决依法处理。

卢梦婷(2015-05-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