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桑养蚕是我县的传统特色产业。近年来,通过政策引领,科技支撑,生态发展,蚕桑产业在农业产业当中一枝独秀,年综合收入达到3亿多元,成为了就业增收、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
眼下虽是农闲时节,但在仙桐丝业公司生产车间确实一派繁忙景象,蚕茧经过选剥、蒸煮、缫丝、复整等多个环节后,变成了一缕缕银光闪闪的白厂丝。经过几年的持续发展,目前该公司已形成200吨缫丝能力,年产值由最初的2400万元提升到现在的460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3400万元。
扶强龙头,稳定基地,做优品牌,富民增收,是县委县政府扶持蚕桑产业发展的举措。近年来,围绕我县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县委县政府把农民增收放在重要位置,坚持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重点培育具有传统特色的蚕桑产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补助政策,县财政单列1亿元蚕桑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蚕桑基地提升和生丝储备,同时积极探索实施蚕茧收购议价机制,维护了蚕农和茧丝加工企业的共同利益,扭转了蚕茧市场混乱局面,促进了蚕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
为提高蚕桑综合效益,我县还依靠科技支撑,大力推广“一棚两用”新技术,鼓励引导蚕农利用现有养蚕大棚和废弃桑枝,在蚕闲时节进行食用菌生产,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日前,在我县从事栽桑养蚕的农民共有6万人。通过政策扶持、科技推动、产业带动、服务拉动,蚕桑产业规模不断扩展,经济效益明显显现。全县桑园面积累计达10万亩,全年蚕茧收入达到1.5亿元,蚕农人均收入2600多元。次营、寺头2个乡镇年产茧均超150万斤,芹池、东冶、董封3个乡镇年产茧均超50万斤;通过循环经济开发,拉长产业链条,建成了次营华燕、寺头仙桐、坪头佳美3家缫丝企业,丝绵被加工企业达到10多家,桑葚饮品企业建成2家;桑枝香菇、平菇等生产企业共有100多家,蚕桑产业年综合产值达到3亿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