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年关,走进安福县竹江农贸市场,一排排卖粉皮的担子占满街头,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竹江乡的魔芋粉皮数量之多、种植之广实属罕见,家家户户都有种植。最多的农户可年产700斤,全乡产量达80万斤左右。“天晴晒光光,落雨水汪汪。三天晴抗旱,三天雨抗洪。”这是竹江乡广为流传的一首民谣,也是多年来竹江乡农民“望天种田”的真实写照。竹江是安福泸水河、陈山河的交汇处,是全县海拔最低点,也是古安平县遗址所在地。正是因为魔芋喜水耐涝的特性,所以魔芋在竹江的河边、水塘边等低洼地广为种植,价格由九十年代2元一斤到去年18元,再飙升到今年的20元,相比西北50元一斤犹显得物美价廉。
竹江乡的魔芋粉皮作为一种风味小吃,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既是美食、佳肴,又可补水、保健,调整肠胃功能,老幼皆宜。
安福魔芋主要生长在池塘、房前屋后、田间的边角废料处,喜温湿、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环境。为一年生块茎植物,水肥条件好,光照充足,产量和品质就好。安福魔芋主要是制作粉皮,原先也有制成淀粉粘粉调味品,在食不果腹的年代也可将魔芋直接用炉火煨熟吃。粉皮的制作流程主要分为挖魔芋—— —洗—— —刮—— —磨—— —过滤—— —沉淀—— —烫—— —凉晒—— —切片等过程。
挖魔芋时应选个大且均匀的,小的留在土里作种用,看起来接近米白色,没有明显的杂质(如黑点、焦黄色的小颗粒、毛发、金属碎屑),闻起来没有刺激的气味(最好能有植物本身的清香味),饱满均匀,手感柔滑微润,无结块或橡皮似的块头为最佳;洗和刮主要是除去须根、表皮和杂质;磨就是将其中的淀粉、魔芋多糖充分释放出来,最原始的方法是用青石板反复搓磨,现大都用机械粉碎打浆代替,当然原始的方法口感好多了;过滤是除去杂质和纤维残渣;沉淀是除掉多余的水分;关键动作是烫,烫是用大锅烧水,后将魔芋浆汁用小勺将其舀入特定的圆形铝盆中,再将铝盆置于锅中,待酱汁渐渐变稠成型后将其取出凉晒;酱汁的稠密度、小勺舀的量决定粉皮的厚薄和质量,厚薄适度、晶莹剔透、接近米白色、无杂质的为上品,当地有经验的农妇往往做得恰到好处;凉晒也很关键,以晴天或阴天无雨有风的天气为好;剪是最后一道程序,方条均匀适中为好;最后是将剪好的粉皮继续凉晒,装袋密封保存或出售。
魔芋为多年生天南星科草本植物,魔芋是一个大家族,全世界大约有130种,我国就有30多种,魔芋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大量提供葡甘露聚糖的经济作物,在食品医药方面魔芋的应用价值将不断地被开发出来。魔芋因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而受到人们普遍欢迎,其主要成份是葡甘露聚糖,它不仅含有人体所需的10多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更具有低蛋白、低脂肪、高纤维、吸水性强、膨胀率高等特性,药用功效方面具有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排毒、减肥、美容、保健、通便润肠胃等多种疗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