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人与牡丹

家乡区县: 吉安吉州区

庐陵,物华天宝,良木佳卉颇丰,唯独没有牡丹原始种——野生牡丹,以及供人们莳养的园艺品种和药用品种。但是,牡丹那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秀色、万卉之姿韵的特质,却甚受到庐陵人的极大关注和特别钟爱,以致不惜时日和精力,或调查研究,撰写牡丹专著,或写诗填词,寄情牡丹言志操守,或引种驯化,探索庐陵地域栽培牡丹的技术。这是一种文化情结,自古延续至今。

欧阳修著书立说——《洛阳牡丹记》

欧阳修不仅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园艺大师,《洛阳牡丹记》就是他在宋西京(今河南洛阳)任留守推官时期,于宋仁宗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深入民间详细调查研究后撰写的。

该著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学术价值、在世界园艺界具重要影响的牡丹专著。全书从三方面将牡丹系统地介绍给读者。

其一,《花品序第一》,就“洛阳牡丹者天下第一”进行分析,具体列举了“姚黄”、“魏花”、“牛黄”、“左花”、“延州红”、“粗叶寿安”、“多叶紫”、“九蕊真珠”、“一擫红”等二十四个名贵牡丹品种。

其二,《花释名第二》,就“洛阳牡丹的特色和命名原因”作了诠释。如以“一擫红”品种为例,阐述其“多叶、浅红花、叶杪深红一点,如人以手指擫之”等特征向读者介绍了品种特色;又如以“姚黄以姓著”、“延州红以州著”、“粗叶寿安以地著”、“多叶紫以色著”、“九蕊真珠以异者著”为例,向读者介绍“牡丹之名,或以氏,或以州,或以地,或以色,或旌以所异者而志之”,清晰明了。

其三,《风俗记第三》,就洛阳牡丹花开时节,官民赏花同乐的盛景和风俗。

在此三部分中,欧阳修还穿插记述了牡丹的施肥、浇水、择土、修剪、病虫防治等栽培技术。总之,全方位地把牡丹展示在读者面前,使人既心情愉悦又更深入地了解洛阳牡丹。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从时间性、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等方方面面,证明了自我价值和国内外著名专著之精典地位,是古庐陵今吉安人的骄傲。

欧杨二公诗颂牡丹——《洛阳牡丹图诗》、《紫牡丹》

欧阳修和杨万里,一个是文学泰斗,一个是独创“诚斋体”的大诗人,年龄差距45岁(欧阳公卒于公元1072年,杨公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而经历相似,同是庐陵人,同在宋朝做官,同样对牡丹挚爱、同用赋诗赞颂牡丹,一个为牡丹写书,一个莳养牡丹观赏,如此巧合,冥冥中应是承上启下的延续吧。

杨万里以牡丹为题赋诗《牡丹》、《紫牡丹》二首。《牡丹》诗:“病眼看书痛不胜,洛花千朵唤双明。浅红酽紫各新鲜,雪白鹅黄非旧名。抬举精神微雨过,留连消息嫩寒生。蜡封水养松窗底,未似雕阑倚半醒。”又《紫牡丹》:“紫玉盘盛碎紫绡,碎绡拥出九娇娆。都将些子郁金粉,乱点中央花片梢。叶叶鲜明还互照,亭亭丰韵不胜妖。折来细雨轻寒里,正是东风拆半苞。”首首朴素无华,句句韵味浓醇,字字平易晓畅,读其诗如亲临花圃,无愧田园诗派诗之风雅。

欧阳修的《白牡丹》“蟾精雪魄朵云荄,春入香腴一夜开。宿露枝头藏玉块,暖风庭面倒银杯。”亦是绘声绘色,粹容涵映,给人美的陶醉。而《洛阳牡丹图诗》则迥然不同,是首具学术价值的长诗,平铺直叙,词语严谨,清晰不浊。如赞扬洛阳牡丹:“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夸奖洛阳官民珍爱牡丹:“洛阳惊夸立名字(注:对新品种命名),买种不复论家赀。比新较旧难优劣,争先擅价各一时”;抒发牡丹发展前景:“开园若见故人面,其间数种昔未窥……但应新花日愈好,唯有我老年年衰。”体现了欧阳修对牡丹的情之深,爱之切,悉之全;达到了极高的人文境界。

洛阳栽培牡丹的历史早于欧阳修三百多年,但欧阳修却能以犀利的眼光、高远的思维、厚实的功力,从心里唤出“天下真花,独牡丹耳”,并撰写《洛阳牡丹记》《洛阳牡丹图诗》作出了权威性的总结和宣扬。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文化和园艺科技成果,载入史册,发扬光大。

“东园”与“平园别墅”——牡丹与芍药

宋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杨万里自江东转运副使任退休返乡,在今吉水县黄桥乡湴塘村朝云岺南溪营建了一座自行设计的私家园林——“东园”。对已倾尽心血的“东园”,杨万里非常满意,甚为偏爱,写了《三三经》诗并序:“东园新开九径,江梅、海棠、桃、李、橘、杏、红梅、碧桃、芙蓉九种花木各植一径,命曰三三径云。三径初开是蒋卿,再开三径是渊明,诚斋奄有三三径,一径花开一径行。”同时还莳养了牡丹和荷花等花木,寄托晚年与自然山水花卉为伴,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情操。“东园”也得到挚友——宋朝三朝元老周必大的喜爱,赋诗称其为“万花川谷”。在宋光宗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周必大曾往南溪拜访杨万里,写诗《上已访杨廷秀,赏牡丹于御书偏傍之斋,其东园一亩,为术者九,名曰三三径,意象绝胜》云:“杨监全胜贺监家,赐湖岂比赐书华。四环自斸三三径,顷刻常开七七花。门外有田聊伏腊,望中无处不烟霞。却惭下客非摩诘,无画无诗只谩夸。”由衷赞扬。无巧不成书,杨万里“东园”莳养牡丹,周必大在府城营建“平园别墅”,自称“平园老叟”,却莳养芍药,不仅“寒食清明袛旬日”邀友观赏,还允友“绿斋芍药任君攀”。牡丹、芍药同为牡丹科植物,人们呢称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正是:杨、周一对良挚手,牡、芍一双姐妹花,心有灵犀总相通,一段佳话留庐陵。

刘达志(2015-05-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