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楼古村

家乡区县: 吉安青原区

从吉安城区驱车去青原富田,过了新圩镇,青(原)东(固)公路旁第一个最大的村庄,就是富田新安云楼。云楼古樟掩映,炊烟袅袅,好一方平阳之地。南宋淳熙年间(1176年),罗则明从新安花树下迁入,在云楼立基,建有绳武堂,现有人口1400人。

云楼罗家村厅上屋前靠富水河边有两棵樟树。据传,罗氏始祖定居厅上的时候,两株樟树已经长在那里了,由此推算,这两株樟树到现在该有600多岁了。这两株樟树很奇特,两树的主干一株朝东,一株朝西,两树相交叉,以后主枝又是一样,甲树长一枝朝东,乙树也长有一枝朝西,形成交叉,旁枝也是如此,两树枝枝相交叉,竞相生长,人们称之为“元宝锁”。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这两棵樟树生长的地方是个金鸡窝。一只金鸡婆在那地方生了一窝金鸡蛋,就在那儿孵着,“鸡呀鸡,二十一。”三个7天过去了,一窝金鸡蛋,变成了21只金鸡崽。早晨太阳还没有露脸,金鸡就在富水河边沙滩上嬉戏了,黄灿灿的金鸡,黄灿灿的沙子和着金灿灿的阳光,在绿茵和河水的衬托下美极了。

村里有个贪财奴,趁金鸡婆没在窝里时偷走了一只鸡崽子卖了,接着这贪财人的独子就病了。后来,贪财人儿子的病好是好了,但成了傻瓜。人们说这是上天报复这个贪财人。自那以后,金鸡窝的两边就长出了这两株形同元宝锁的樟树,金鸡婆外出时,金鸡窝就被锁上了,贪财人也无法偷金鸡崽了。于是,厅上屋前有樟树锁金鸡,要出文臣武将的传说流传开来:

罗氏的先祖很穷,但爱在樟树下练武,结果,练得一身好武艺。有一年,吉安府考武举,规定跑马射箭,三中红心,就够资格当武举。轮到罗氏先祖上场,他先射了两箭,连中红心,到第三箭,弓满弦急,正待射出,因那马是临时借来的劣马,突然马性发作,双脚腾空,把他从鞍上掀下,他双脚板仍夹在马镫内,他紧身一跃,双脚夹着马肚子,不慌不忙地从马肚下射出 一箭,箭簇从靶旁的石头上反弹,不偏不斜,直入红心,赢得在场众人的喝采,结果考上了武举人。

云楼旧第是云楼村首的一个门景,是为纪念百岁寿母肖太夫人而立,始建于南宋末年,民国初年重修。

太祖母肖氏百岁寿辰(约公元1220-1270年间)的梳妆楼,因太夫人五子俱中进士,悬匾曰:“五桂联芳”。其孙罗畊为江西布政使,与同乡文山先生同科进士,任地赣州,被元军围困。适值文山先生招募义士抗元回乡,在路途中,闻肖太夫人百岁寿诞,遂登门为她祝寿。肖太夫人谓文山先生曰:“不见我孙,汝犹我孙,愿同饮宴三日。”

当时清湖分为库居、云楼、厅堂。库居又名库下,云楼又名楼下,厅堂又名厅上。一般设宴会客俱在厅上,所以祝寿台设在厅上祠堂大门口。云楼梳妆楼旁为歇马停留处,故名:息马下。库居为堆放物资处,所以后来清湖实为三村。此后几经更迭,梳妆楼又名:“古礼宾楼”,为招待客人场所,因肖太夫人后辈多是科榜出身,必有一批同窗学友来往,故设礼宾楼。

至清末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时改建牌楼;其结构分四层,都是雕梁画栋,上顶较小,最高处塑有魁星点斗。塑像高约一米,右手高挥狼毫,一足点地,另一足悬空微曲,造形独特,别具匠心;姿态生动逼真,惟妙惟肖;整体建筑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第三层檐角悬有铜铃八颗,第二层比上层稍大,结构相似。“古礼宾楼”四字就是嵌在这层正面中间。四面都是飞檐翘角,铜铃却翻了一倍。中间二层共有二十四枚铜铃。这两层楼阁采用杉木和枫木条块,用手工雕刻并镶嵌赤金镀边,像八仙过海、麒麟献瑞、丹凤朝阳、大鹏展翅……这些人物都是手工镂空,玲珑剔透。其工艺在江西全省的古建筑群中数一数二,据说只有永新境内有一处可与之媲美。楼阁建筑面积约40平方米,高20多米,楼层面积30多平方米。上顶为亭榭状约10平 方米。楼前为平地,其面积约90平方米,水池约200平方米。因为楼阁很高,望去好像接近云际,故名:“云楼”。“旧第”则是以官宦门第、簮缨世家而命名。基层是门坊青砖砌墙,门上横匾曰:“云楼旧第”。用黄金镀贴字体,据传此四字系名人张状元手书。笔力劲遒,至今犹新。牌坊有楹柱各三对,内向北面石柱一对,其联以“云楼”为名,题:“云路三千并驾齐驱由斯道,楼台十二升堂入室自此基”。外面南向联:“云起丽长天瑞呈旧第,楼中含旭日光透清湖”。门上斗方联:“云飞天宇外,楼台气象新”。

牌坊两侧建有耳房亦属通道,每道有门二道,以便出入。迎阶而上,直入大门通往云楼村祠,绳武堂前有一小池名曰:湖心塘。再往南数十步为一屏墙,墙高4米余,宽20余米。墙内壁上正中书“忝於前”字样,两侧楹联有二:“湖水光天一色,心花梦笔齐开”。“一鑑前开看云影岚风堪眼界,三垣高朗念祖宗功德勉绍心传”。

罗家村古时有几个特点:一是族产多,祠堂的田不许分。以罗状元祭祀田为名的耕地山林世世代代往下传,罗家村50%多的耕地和大部分山林属族产,这些族产由族长掌握,佃给同族人或外姓人耕种,造成以族长为中心的人身依附关系。族产收入的粮食和金钱,则放高利贷,以侵夺自耕农的土地,结果,族产越滚越多。二是集族而居,族谱不断地续修,宗族房头世系完备,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礼仪很隆重,祭祀的牺牲品如猪、牛和鱼、米都按人分给同支人吃。三是“义仓”,随族长的心愿照顾一下循规蹈矩的孤儿、寡妇和残疾人。四是经常集会唱戏,在祠堂里悬挂匾,表彰在封建伦理道德标准内有建树的人和事。五是罗家村的人一律姓罗。比如上门女婿要姓罗才能住在岳丈家。佃户只有姓罗,才能长久地佃种罗姓的族产。养子只有姓罗才有继承权等。六是从族产收入中资助一些信奉“学而优则仕”的人读书,以光耀族门。

刘达志(2015-05-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