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会寺位于市区丹凤南路尹公桥东北侧。据《丹阳县志》记载:"明万历八年,僧正善募建,名海会庵。四十二年敕赐今额,并颁大藏经卷。清朝康熙二十年,大殿灾,僧宝相募建。庚申后毁,主持僧上升、宽鸿募建。"并改名万善寺,俗称海会寺。抗战前夕,寺院保存完好,时为丹阳名寺之一。1970年前,寺院共为3进,有僧舍、方丈楼、藏经楼等计50余楹。第一进5间,每间6檩,宽3.6米,脊高4米,前后檐高3米。两侧塑有四大金刚,高丈余。第二进5间,为大雄宝殿。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内塑有弥陀佛1尊,为佛龛座像。每间8檩,宽3.6米,脊高8米,前后檐高分别为3.6米、4.2米。在一、二进天井内,有铸铁炉亭两只。第三进5间,为藏经楼,亦为硬山式砖木结构,楼2层,每间8檩,宽3.6米,脊高12米,前后檐高8米。底层有走廊,廊宽2.3米。现除藏经楼外,其余寺舍均已不存。
藏经楼前两株银杏今仍挺拔参天,古枝苍节,为明万历间遗物。旧时,在寺院东侧,建有浮雕1座,与万善塔相映,里人称之小宝塔,现已不存。
7、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新桥镇,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为邑内最大的关帝庙之一。庙院为前后两进,中间是一个大院落,整个范围占地5亩,能容纳万人。原有庙殿堂、楼阁、戏台等,建筑十分壮观,雕梁画栋,气宇轩昂。庙门前为高大的照壁墙,拱型正门楼上镌刻"关帝行宫"4个金色大字。大殿对面建有戏楼,两旁为房廊,戏楼下面竖有花岗岩石柱。后殿塑有关公像1尊,高丈余。抗日战争期间,戏楼被焚毁,现仅存大殿1进3间,宽13.6米,进深11.5米,5檩、硬山式,其梁架斗拱等木构架保存基本完好。
8、夏霖烈士墓
夏霖(1895~1927年),字雨人,化名余仁、林雨人、宋时雨,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1月11日生于丹阳城厢(即云阳镇)。民国14年(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丹阳独立支部书记、中共上海区委巡视员、南汇县县长、中共丹阳县委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委员等职。民国16年11月13日壮烈牺牲于无锡南校场。在绑赴刑场途中高呼"共产党万岁!"
夏霖烈士墓坐落在丹阳市河阳镇寺基岗,水泥混凝土坟包,墓前立碑,碑由青石刻制,文曰:"烈士夏霖同志之墓。"碑高18米,宽08米。上款:公元一九五四年三月;下款:丹阳县人民政府敬立。陵园四周种植常青树木。烈士碑阴刻烈士传。墓前有石刻对联1副:
争取革命胜利,坚强不屈;
献身党的事业,浩气长存。
9、吕凤子故居
吕凤子故居在云阳镇新桥西56号。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04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吕凤子住宅只有砖木结构平房两小间,占地40平方米。
吕凤子(1886~1959年),原名吕浚,初字凤痴,后书凤子,早年画名"江南凤",后书凤先生,生于丹阳县城厢梧桐山下吕丽泉家。是我国着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吕凤子生前在故居内栽植许多珍贵花木,两棵桂花至今仍生机盎然。
10、陈东墓
陈东墓坐落在埤城镇大贡村北大坟山。墓西向,为土墩。
陈东,字少阳,为北宋末年力主抗金的爱国太学生,丹阳珥陵镇越塘人。宋钦宗时率太学生冒死伏阙上书,请诛投降派,以谢天下。高宗时,又扶棺上京死谏,后被奸臣谋杀。由同乡李猷运其尸至丹阳葬大坟山。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巡按叶忠命陈东后裔陈育在丹阳北门外建陈少阳祠。祠前露台上铸有奸臣汪伯彦、黄潜善铁质跪像,双手皆反剪于后,受万人唾骂。并题写对联1副:"丹陛披肝,千古纲常可托;荒庭屈膝,两人富贵何为?"
陈东墓原有石牌坊,上刻对联为"留贤相,斥奸邪,凭耿耿忠心上扶宋室;赐祀田,饬修撰,看重重紫诰下报忠魂。"横额为〖HK〗"精忠贯日"。于1967年遭破坏。破坏后墓墩存其半,墓前存石碑须弥座1只。后于1994年修复,墓碑撰写"宋修撰陈东之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