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阳的历史遗址(三)

家乡区县: 江苏省丹阳市

玉乳泉位于城北观音山原广福寺观音殿前(今丹阳市建材总厂内)。晋太元时凿,宋景定四年(1263年)寺僧为井建亭。唐张文新《煎水茶记》誉其为"天下第四泉"。井名"玉乳泉"3字为宋朝宰相陈尧佐手书。井圈为青石所制,出土高052米,外圈为八角形,直径0.90米,内径圆形,直径0.32米,内径有提水时吊桶索磨损凹槽痕17条。陆游谓此井水"色类牛乳,甘冷冰齿"。此井今保存完好。
12、万善塔
万善塔俗称万寿塔,坐落在丹阳城东1里郦家村南。明天启末年开工建塔,至明崇祯十年(1637年)建成。塔身7层,高47.76米。塔身为木檐楼阁式,平地而起,直上苍穹,故又称"通天塔"。按层建成塔室,外观为8面,各层均有外廊。各室架有木梁,上铺楼板,有木扶梯按层折上。游人可由各塔室穿壶门至外廊,凭栏远眺。1969年,曾从塔基地宫石函内取出玉制佛像、佛珠和银龙、笔砚等数十件文物。80年代后期集资修葺,使塔体焕然一新。90年代初在宝塔四周扩建万善公园。
13、云阳驿季子碑
云阳驿季子碑为明正德四年(1509年)按延陵季子墓碑形体刻制。碑高2.4米,宽1米,厚0.22米。原置于云阳驿,供过客观赏,民国4年(1915年)移至丹阳公园内,现存原县中医院内。
14、孙方墓
孙方墓位于后巷镇倪山东北麓。墓东南向,依山而筑,墓道两旁有神道石柱1对,柱高4米,柱础方形,柱身八角形,柱上端立长1米圆形石柱,柱面刻飞鹤团云;石坊1座,有3门;石羊1对,头毁,形体丰满,尾短而肥大;石虎1只,作蹲状,高1.6米,耳尖小向上竖,鼻梁长而直,闭口睁目;石马1对,作站立状,长颈,颈部长须两侧分披,尾垂于股间,马背有鞍,缰绳由辔头引出,末端结有活扣,置于鞍上;龟趺1座,已残损倾倒。墓为圆土墩,高约3米,直径5米。
孙方,字思行,生卒年代不详。明正德辛未(1511年)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后擢监察御史。其墓是现丹阳境内名人墓中保存较好的一座。
15、满汉文碑
满汉文碑位于省丹中(原为文庙)物理实验楼北。全名为"御制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为乾隆帝平定准噶尔叛乱后,用以炫耀武功、纪念平叛胜利的刻石。碑为青色质地,阴刻楷书,高2.95米,宽1.76米,厚0.3米。碑文自右向左竖写,汉文在右侧为24行,每行88字,每字约3×2.5厘米,部分字迹已风化难辨;满文在左侧,为26行。内容记载了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至乾隆二十年(1755年)平定准噶尔叛乱事迹。
此碑同"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御制平定金川告成太学碑"和"御制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同竖于文庙戟门前,后因文庙毁圮,仅存此碑,移放现址。

何沁雪(2015-05-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