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轻时的李先念
年轻时的李先念
年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参加黄麻起义。先后任中共黄安县高桥区委书记、陂安南县委书记、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1931年后,他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33团政委、第十一师政委、红三十军政委等职,是中共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高级领导人。1935年,李先念率部队参加长征;后参加西路军,西路军失败后,李先念率领西路军余部的左支队1000多人历尽艰险,于1937年4月底到达新疆东大门星星峡,抗战开始后返回延安。[2]
此后,李先念历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第五师师长兼政委,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中原局副书记、中原军区司令员等职;并在解放战争后期(刘邓挺进大别山后),协助刘伯承、邓小平在中原地区进行军事和政治领导工作。[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折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先念出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湖北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于1950年当选首任湖北省人民李先念和毛主席
李先念和毛主席
政府主席(即省长)。在湖北工作期间,李先念还曾兼任中共武汉市委书记、市长,中共中央中南局副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自1954年到1980年间,李先念一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期间曾先后兼任过财政部部长、国家计委副主任等职;历经周恩来、华国锋两任国务院总理。在“文革”中,他成为周恩来在主持经济工作方面的主要助手。期间中国经济徘徊不前。自1956年,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后,李先念一直是中共最高领导机构的成员之一。[4]
在文革结束后,李先念在中共第十一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1983年6月,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决定重新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副主席的职务。李先念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当选时为74岁,成为继毛泽东、刘少奇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任国家主席。在任职期间,他曾在1985年7月22日至31日访问美国。这是中美自1979年建交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到访美国。
1988年4月,李先念任期届满,不再担任国家主席,其职务由杨尚昆接替。但同时他又被安排出任第七届全国政协主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