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H·拉斯维尔于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了后来人们称之“五W模式”或“拉斯维尔程式”的过程模式。这五个W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
Who (谁)
Says What (说了什么)
In Which Channal (通过什么渠道)
To Whom (向谁说)
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广告而言,拉斯维尔对定义的五项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五要素构成了广告运动的全部内容。这五个W对广告效果之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每一个要素的把握是广告运动能否成功的基础。
五W模式表明:传播过程是一个目的性行为过程,具有企图影响受众的目的。因此说他的传播过程是一种说服过程,其间的五个环节正是传播活动得以发生的精髓。
1.传播者——控制分析
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起点,也是传播活动的中心之一。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信息。他们被称为“把关人”,他们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把关”。
2.信息——内容分析
传播内容是传播活动的中心。它包括特定内容和传播方式两部分。传播内容是在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这种内容并不是普遍意义上的信息,而是指所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给受众的信息。审视大众传播的内容,
3.媒介——媒介分析
传播媒介是传播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传播行为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媒介即中介或中介物,存在于事物的运动过程中。传播意义上的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
4.接受者——受众分析
接受者又称受众,是主动的信息接收者、信息再加工的传播者和传播活动的反馈源,是传播活动产生的动因之一和中心环节之一,在传播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5.传播效果——效果分析
所谓传播效果的研究是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传至受众而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变化。
5W模式的地位与缺陷
5W模式的地位不可撼动,因为它最早明确地将传播过程划分为5个部分或者要素,并且相对应地限定了5个研究领域,有效地描述了传播和规划了传播学研究。
对它的批评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
1、这个模式将传播视作劝服性过程,认为传播是传播者打算影响接受者,并且总能取得一定效果——对此人们表示理解,因为拉斯韦尔是从研究政治传播和宣传的角度进入传播学的;
2、这个模式忽略了反馈;
3、这个模式忽略了传播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影响;
4、将传播划分为5个部分,忽略了传播行为的复杂性;同时将研究领域划分为5个部分,忽略了相互之间的关联——事实上,传播在不断进行,很难独立出一个具体和单一的传播行为。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sunzz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70754928.html
我的微博主页:http://weibo.com/yxsunzz?sudaref=www.wm23.cn
我的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yxsunzz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