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烩面的故事!

家乡区县: 睢阳区

光绪年间,天下客商,云集京城,当时郭子兴,在京开一面馆,手艺不错,人称“天下第一锅”。繁华闹市,敲诈勒索,时有发生杨佩璋,郭子兴为此类事情多次麻烦同乡杨翰林,杨翰林义不容辞为同乡妥善处理,深得同乡称赞。后郭子兴到杨翰林府上做厨子,杨翰林生平喜欢清素面食,正是郭子兴拿手“好戏”,入府后侍奉杨翰林体贴入微,杨翰林十分满意,后来便一直跟随左右。
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华民国建立,杨翰林时任清廷都察院副都御史,由于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趁机辞程,告老还乡。秋日,杨翰林偶感风寒,便卧床不起,郭子兴照旧将早点呈上。

杨翰烩面
林强打精神吃了几口油条,不多时,便呕吐起来,大夫看罢说:“并无大碍,只是体弱多时,鱼肉之类、油腻之物不宜进,应以清淡素食为主,可药疗、食补二者结合。”郭子兴闻言想到,老翰林既然爱吃面食,我不如将油条面用水煮熟一试,结果,煮熟的面片光滑透亮,看着就想吃,郭子兴觉得,面里再带些肉汤,既补养又能消化。于是,他将肉拍成肉茸,取腿骨砸碎,文火炖汤,汤炖好后,冲于面中,端到杨翰林面前,清香扑鼻而来,杨翰林精神一阵,问:“这是什么?”郭子兴灵机一动说:“烩面,此乃补养身体之物。”家人起汤让杨翰林品尝,杨翰林连说不错。即刻欠身,连汤带面吃完。杨翰林问郭子兴:“烩面是怎么回事?”郭子兴说:“大夫嘱咐:大鱼大肉及油腻之物,不易消化,您老身体弱,只能吃清素,可光吃面怎能补养身体?我就试着用大骨头、肉茸加一些入味的中草药炖汤,没想到这汤还真补,您老爱吃,以后我常给您做。”随后,郭子兴天天炖汤煮面给杨翰林吃,不几日,杨翰林身体恢复面如初,街坊邻居称杨翰林精神抖擞,似返老还童。
民国九年,杨翰林仙逝,临终前吩咐家人送郭子兴银两,让他再行开店,且叮嘱郭子兴不要将烩面失传。郭子兴深知其滋补、保健之功效,乃世上其它膳食所不及,早有意再度开店,专营烩面。不料,长葛当时寇匪猖獗,官兵不能剿办,时局不安,再无开店机会。郭子兴有一远房亲戚,于黄河岸边花园渡口附近,为了生存,只好投奔那里。解放前,一直与杨府来往,建国后,由于“三反、五反”运动,断绝音讯。时局稳定后,有长葛老乡碰到郭子兴在郑州集体食堂做活,再后来不知其下落。

哈妮(2015-05-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