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养德,扎实内功,教书育人

家乡区县: 浙江省安吉县

2015年4月25日晚,一名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在和我交流高三思想教育的问题时透露,说是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慕名而来和我探讨教育教学问题的,我很好奇,于是他把这篇文章传给了我。阅后,对这位作者——已从事教育事业五年的年轻教师油然而生敬意。因为在目前教师不读或很少读教育书籍境况下,还必定有那么一部分人在反其道而行之,这正是教育的希望所在,但愿这样的教师,这样的年轻教师越来越多。
遗憾的是这篇文章没有署名作者,或许是网上传丢了,或许是作者忘记注明了。不管怎样,我都希望能和这位作者面对面交流,并尽可能对他或她的教育教学予以鼓励支持和帮助。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提供线索,更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作者能和我联系。谢谢您,谢谢您们。
近段时间,阅读了武宏伟先生出版的专著《大教育要从小教育做起》,书中虽然言语朴实无话,却篇篇发人深思,深醒。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更是从中受益匪浅。
师之魂是师德,德之魂是身正。我们的脑中或者常常回荡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育人先育德,正人先正已”、“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等名言古训,这些无不阐述这修德正身的重要性,在今天看来,它一样重要,因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智慧再生产,更是道德文明的再生产。当我们将这些思想精髓落实到行动中,首先得心正,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树立热爱、献身教育事业的思想,像陶行知先生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本根草。接着得行正,走正道、办正事,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为人处世,穿着打扮都要作为学生的垂范,最后是言正,它不仅仅是指教师要用正确得体的课堂语言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言语要文明,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做到“非礼勿言”,“言必信,行必果”。
我们常常叮嘱学生要博览群书,但回首才发现,我们的老师们不读书的确越来越多,自己同样的是读的书越来越少。教师不读书,舍我其谁。教师天生就应该和书是伴侣。教师读的书越广厚,教出的学生的能力就越丰富;教师读的书越精薄,教出的学生能力就越强。假如在读书中再能坚持思考写作,那就距离专家、学者不远了。作为年轻教师,这一项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只有通过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扎实内功,更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育人的重任。
虽然已经从事教育事业五年了,但一直明白自己是一名年轻的教师。武宏伟先生在书中提醒年轻教师,不仅要修身养德、不断扎实内功,更要针对自身所处的阶段,要做到“五戒”,戒懒、戒骄、戒躁、戒势力、戒嫉妒。懒惰是一种意志消磨、精神颓废的表现,现在的年轻教师因为刚刚参加工作,进入社会发现现实并不是仅仅因为勤奋而得“利”,更重要的是靠人际和利益关系,所以懒惰习惯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而“骄”、“噪”则表现为因为接受现代教育,有很强的优越感、表现欲,从而滋长傲慢情绪、过于自信、好大喜功。“势力”表现为唯“上”是从,唯“财势”是从等。这些情绪的滋长,必然会影响年轻教师的正常成长,从而也就了影响了教育发展的质量,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教育育人的目标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作为年轻教师,必须针对现阶段的特征,敢于“五戒”,勤于学习、勤于积极,多读书,多听课,多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多些教育教学笔记,多写研究性论文;勤于实践,勇于吃苦,大胆尝试、持之以恒;勤于钻研,精于本职,爱岗敬业,深钻细研。同时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困境时,想到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顺境时,尽力使自己平静下来。
诚如书名所讲《大教育要从小教育做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修身养德,扎实内功,从小的方面做起,才能完成教育育人的重任。

风子(2015-05-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