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山全蝎为我国珍贵药材之一
确山全蝎,人称“确蝎”古列“朗陵一宝”。向以个大品种优良、药效卓著等特点,享誉中州,斐声全国,为我国珍贵药材之一蝎子入药称“全蝎”。全蝎含毒性蛋白、蝎酸、卵磷脂、牛黄酸、胆固醇等成份。其性平,味辛,具有熄风、镇痉、通络止痛、散淤拔毒之功用,是医治惊风抽搐、中风疼痛、风湿痛之良药
蝎子多栖于干燥地带,多穴居,喜栖于石隙或枯叶下,昼伏夜出,捕食昆虫及蜘蛛等动物。成蝎外形好似琵琶,全身表面都是高度几丁质的硬皮。成蝎体长约50~60mm,身体分节明显,由头胸部及腹部组成,体黄褐色,腹面及附肢颜色较淡,后腹部第五节的颜色较深。蝎子雌雄异体,外形略有差异。头胸部,由六节组成,是梯形,背面复有头晌甲,其上密布颗粒状突起,背部中央有一对中眼,前端两侧各有3个侧眼,有附肢6只,第一对为有助食作用的整肢,第二对为长而粗的形似蟹螯的角须,司捕食、触觉及防御功能,其余四对为步足。口腔位于腹面前腔的底部。
蝎子的尾刺是主要药用部位,亦名毒刺、毒针、螫刺,位于身躯的最末一节。它是由一个球形的底及一个尖而弯曲的钩刺所组成,从钩刺尖端的针眼状开口射出毒液蝎毒液是由一对卵圆形、位于球形底部的毒腺所产生,毒腺的细管与钩针尖端的两个针眼状开口(毒腺孔)相连。每一个腺体外面包有一薄层平滑肌纤维,借助肌肉强烈的收缩,由毒腺射出毒液,用以自卫和杀死捕获物。尾刺只能上下垂直活动,不能左右摆动,掌握此点,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正面捏住尾刺,而不致被蜇伤。
确山全蝎食用、药用历史悠久。中医上用全蝎的干燥全虫人药,认为其性平,味辛、甘,有毒,入肝经。它可以制药、菜、浸泡酒食用。具有祛风、止痉、通络、解毒之功效。主治惊风抽搐、癫痫、脑血管意外、半身不遂、口眼斜、偏头痛、风湿痹痛、破伤风、淋巴结结核、风疹疮肿、疮疡肿毒等。此外,全蝎也是一种高档美味佳肴,营养丰富,经常食用还有预防疾病、增强免疫力和抗衰老等功能。
临床上应用全蝎的治病方较多。例如取全蝎、制白附、蜈蚣、钩藤、白芷各12克,共研细粉,每次服6克,每日2次用以治疗面神经麻痹。取全蝎、蜈蚣各等量,共研细末,每服0.6~0.9克,以治疗小儿急惊风。如果患慢性风湿性关节疼痛,可使用全蝎乳香散,即全蝎3克,制乳香5克,制川乌、山甲珠、苍术各9克、马蔺子6克,共为细末。每次6克,每日2次,用温水送服。也可作汤剂服或调膏外敷。如果遇到烧伤,可以取活蝎、蜈蚣各30~40条,放入500克食油中浸泡,12小时后使用,浸泡时间愈长,效力愈强。用时将伤面水泡剪破,涂抹此油即可。如果患急性扁桃体炎,可取蝎尾1小节,放于2厘米见方的橡皮膏正中,贴在下颌角下方针对肿大的扁桃体外面的皮肤上。若双侧肿大,则两侧同用,一般贴12小时即能收效,如明显缓解,可继续用12小时,如有并发症则改药物治疗。如果患者头痛是因高血压病、动脉硬化所引起的,则可取全蝎、钩藤各9克,高丽参6克,共研末,每次服6克,每日2次。用1条全蝎水煎服可治疗慢性气管炎。儿童如果患腮腺炎,则可单用全蝎2条,油炸食用,具有解毒疗疮,消炎的作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