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名人——伯乐B

家乡区县: 菏泽市成武县

伯乐相马

伯乐(约公元前680年-前610年),原名孙阳,春秋中期郜国(今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人。在秦国富国强兵中,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伯乐后来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军事的需要,马的作用已十分凸显。当时人们已将马分为六类,即种马(繁殖用)、戎马(军用)、齐马(仪仗用)、道马(驿用)、田马(狩猎用)、驽马(杂役用),养马、相马遂成为一门重要学问。孙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选择了相马作为自己终生不渝的事业。孙阳从事相马这一职业时,还没有相马学的经验著作可资借鉴,只能靠比较摸索、深思探究去发现规律。孙阳学习相马非常勤奋,《吕氏春秋·精通》说:“孙阳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诚乎马也。”

少有大志的孙阳,认识到在地面狭小的郜国难以有所作为,就离开了故土。历经诸国,最后西出潼关,到达秦国,成为秦穆公之臣。当时秦国经济发展以畜牧业为主,多养马。特别是为了对抗北方牧人剽悍的骑士,秦人组建了自己的骑兵,故对养育马匹、选择良马非常重视。

孙阳在秦国富国强兵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以其卓著成绩得到秦穆公信赖,被秦穆公封为“伯乐将军”,随后以监军少宰之职随军征战南北。伯乐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在做好相马、荐马工作外,还为秦国举荐了九方皋这样的能人贤士,传为历史佳话。

伯乐经过多年的实践、长期的潜心研究,取得丰富的相马经验后,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整理。他搜求资料,反复推敲,终于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书中有图有文,图文并茂。《伯乐相马经》长期被相马者奉为经典,在隋唐时代影响较大。后虽失传,但蛛丝马迹在诸多有关文献中仍隐隐可见:《新唐书·艺文志》载有《伯乐相马经》一卷;唐中叶张鷟写的《朝野佥载》、明人张鼎思著《琅琊代醉编·伯乐子》和杨升庵著《艺林伐山》中均有大致相同的记载。

4于朝阳编辑

北邙山中有岭,名曰太极岭,岭下有湖,名曰伯乐洼,为今孟津县朝阳镇所辖,传说此地为伯乐隐居之地。

自古相传伯乐是相马大师。用于骑战驾耕之用的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成的。五帝时期,马拉车的技术已经发明,经夏、商、西周三代,华夏族利用马拉车形成的军阵挫败过无数次异族的入侵,创造了多次改朝换代的历史,而车驾制度也日益完善,车的规制、驾马数量成为等级和身份的象征。天子贵族们很重视马的优劣,周穆王得八骏,皆西戎所产千里宝马,设天闲之厩以养之,又设内厩、外厩以养各地进贡之马。至东周时期,诸侯争霸,大国称雄,莫不兴兵耀武,广选良马,以服戎事。而相马大师,为诸侯所敬重。伯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伯乐为晋国没落贵族,精于相马之术,见晋国大乱,渡河入洛,隐居于北邙山太极岭中。当时,鬼谷子隐于云楚,墨翟隐于黛眉,三人交厚,常相往来。

一日,伯乐见一匹马拉盐车而上山,其马瘦弱,蹄伸膝折,灰汗交流。伯乐大惊,知道此为名曰骐骥的千里马,立即将其解下,脱衣为马披上,此马仰首而鸣,声达于天,如金石之声。伯乐买下此马,精心饲养,一年后,此马体形如龙,毛色闪亮,两目如炬。齐、秦诸国遣使持金来购,伯乐谢绝,将它赠给墨翟。墨翟乘此马翻山越岭,如行平地,世人方知伯乐为良马之知音。

周王屡求伯乐相马,伯乐为其选千里马四匹,周王将四马共一辕,以驾天子之车。周王乘此,命御者扬鞭催马,而四马狂啸,车不能行。周王大怒,将伯乐召至洛邑,责其相马之误。伯乐笑道:“四马皆为千里马,但大王的御者却非善御之人,善御者需要选择不同等级的马共驾一车,以千里马领辕,配以中下等之马,主次协力,其车既快且稳。这比如治国,大臣们品德、能力有高下,把他们放到合适的位置,德能互补,同心协力,其国才能大治。”周王命御者按伯乐之法,选一匹千里马领辕,配三匹一般的马,果然驾驭甚便。周王大悦,欲聘伯乐入朝为官,伯乐辞谢。

鬼谷子的弟子苏秦,入秦求官未果,千金将尽,意欲东归,乃以余金买秦马一匹,欲东归后将此马卖得高价。到洛阳马市后,连续三天,无人问津。于是苏秦到北邙山找到伯乐,伯乐见此马虽非宝马,也是一匹难得的骏马,于是有心相助。次日,伯乐来到马市,围着苏秦和马转了一圈,离千步后又连续回头看了此马两次,众买马人一见,争买此马,苏秦以十倍的买马价将此马售出。

鬼谷子的另一个弟子庞涓,素闻伯乐大名,适逢伯乐寿诞,鬼谷子就带庞涓前来贺寿。此时伯乐的大弟子食河豚而死,而这位弟子自幼跟随伯乐,师徒之情如同父子,见弟子死,伯乐并不悲伤。庞涓问其故,伯乐道:“河豚有毒,世人皆知。其味之美,也无它食能比。我多次劝他,莫贪口腹之欲而招来亡身之祸,但他不听,前几次垂钓河豚,蒸而食之,侥幸未遇其毒,今日又食,终于身死。世上的达官显贵,皆是如此,贪名逐利,身死名灭,卒为人笑。”鬼谷子闻此,对庞涓道:“名利之害,甚于河豚之毒,弟子谨记。”庞涓不悦。后来庞涓贪暴奸诈,身死马陵道。时人称赞伯乐既善相马,又善相人。

今孟津伯乐洼湖水已涸,湖边有古井一口,人称伯乐井;近处有峡谷,人称伯乐谷;谷中有路,人称跑马道;有自然形成的山坳一处,人称神马圈。山下出土有唐代墓志一方,上有伯乐洼之名。可见,伯乐相马于朝阳的传说由来已久。青山依旧,不闻马鸣,只有山中的老人一代代讲述着伯乐的传奇故事。

1994吴倩(2015-05-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