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无为都督山

家乡区县: 安徽省无为县

在无为和巢湖、庐江交接地区,有一座山,名为都督山,属于无为县六店乡。都督山又名无为西九华,有一座寺庙——西九华寺。此寺始建于宋景德年间,原名岩台寺,历经战火与文革毁建多次。寺院依悬崖峭壁九丈石而建,在蓝天白云之下,青山裹古寺,古寺饶巨岩,观之雄伟,气势非凡。寺院建筑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百余间房屋,错落有致。历年来,中国佛协副会长茗山大师、省佛协会副会长、九华山佛协会会长慧庆法师等都曾亲临此寺。寺内还珍藏有原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书法、副会长茗山书法真迹等。


都督山的名称来由要说到三国周瑜了。三国时期,周瑜大都督曾驻军于此,周瑜的帅帐就在这座山上,是以后人称这座山为都督山。在当地,又有猪头山一称呼,在山脚下有一处泉眼,泉眼有两个孔,当地人说是猪的两个鼻孔,所以叫这座山为猪头山。


主要景点有:西九华、毛公山。


西九华寺南与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泊山洞”遥相呼应,西与毛公山“藏经洞”、“钓鱼台”、“霸王城”相邻,北与“双龙泉”、“狮子皮”、“试刀石”相联,构成江北无为西部旅游带。据传,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路过此地怒试宝刀,留下试刀石与霸王床、跑马道等遗迹。西九华寺是旅游观光和度假休闲的好地方,每年三次的传统庙会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八方信徒和游客前来敬香、观光,甚至有从芜湖、青阳远道而来的。


毛公山最富神秘色彩的人文景观要数“藏经洞”。宋《太平寰宇记》记载,秦时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为避“焚书坑儒”之乱,携《诗经》来此,并将其刻石深藏于毛公山东侧的石洞内,故洞名为“藏经洞”,毛公山也由此得名。另一种说法,汉代孝子毛义陪伴母亲于此,将《诗经》刻于洞中石壁之上,故名。毛公山,因汉代庐江人毛义辞官后,曾埋头读书于此,隐计不出,因此得名。据当地人介绍,“藏经洞”极深,入内者多感到毛骨悚然,通常一两人不敢入内。


在毛公山区,比“藏经洞”内“毛诗”刻石流传更广的要算山涧的“仙人种树”和山顶“钓鱼台”的神奇故事了。


“仙人种树”说的是有一位仙人,因喜爱毛公山地气旺盛,决定广种松柏加以美化。每逢月圆之夜,仙人便携金牛、金耙下凡将满山嶙峋乱石耕作平整,然后种树。经过数日劳作,快大功告成时,一个深夜入山的山民看见这位银须皓首的老者在月下耙石,非常奇怪,于是走上前去探问仙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得到的回答是耙石种树。山民讥笑说:漫山乱石,怎么能种树?仙人不再回答,却变作一道金光羽化而去,金牛、金耙则遁入山石丛中。如今,当地山民中仍然流传着“金牛、金耙,藏在毛公山洼”的说法。并且,毛公山松柏漫山,独有仙人最后耙过的那块山坡,棵木不长。外来游客若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找到这块山坡,便可看到坡上大小山石都有深深的耙齿印痕。


“钓鱼台”则是毛公山顶一块上部较为平整的巨石,巨石旁另一块歪斜的巨石因主体部分掩埋土中,而微露的石脊很象一根斜靠于“钓鱼台”的钓杆,鱼杆附近还有鱼篓形巨石。据说,先前毛公山树木不太高时,坐在“钓鱼台”上便可看到毛公水库旁一块巨石,犹如一对戏水的鲤鱼。那位曾静坐“钓鱼台”的仙人或古贤就曾经下了一番工夫要钓取这条鲤鱼,不过最终还是丢下钓竿,失望地走了。如今,县旅游局及所辖的开城镇打算开发毛公山旅游资源,待计划实现时,人们在饱览毛公山四时如画的佳景之后,再进入山下清溪环绕、绿竹掩映的石屋,品一壶香醇的“毛公绿茶”,再听一听纯朴、敦厚的山里人娓娓道一段毛公山的神奇传说,全部身心一定会溶入毛公山这人间仙境之中。


当你游走于都督山、西九华、毛公山的风景中,你就不禁被其迷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所吸引而不能自拔,为其悠长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所感动,不禁产生一种长留于此的想法,让人流连忘返。

周明飞(2014-05-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