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的骄傲----新洲一中+++骆兴发

家乡区县: 湖北省新洲区

新洲一中 即 新洲区第一中学 。

一颗充分展示时代风采的校园明珠,镶嵌在大别山麓长江北岸举水河畔,使历史悠久的小城锦上添花。她就是诞生于共和国成立时的礼炮声中的武汉市新洲区第一中学,属湖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和示范性高中,是武汉市对外开放学校。

1994年,随着形势的发展,新洲一中举校迁建于城关朱文昌,新洲一中邾城校区竣工,占地面积200亩、投资助2000万元,1993年6月奠基,历时13个月,实现了举校搬迁。新校园与校外61亩学农基地,25亩的校办工厂相配套,在整个武汉市乃至湖北省规模空前,武汉市区的学生对此可能有更深刻的感受。校园四季常青,花儿争艳,草儿吐芳,垂柳依依,碧波漾漾,假山喷泉,曲桥塑像,仿佛人间的瑶池天堂,许多外地参观者竟发出“这哪里是校园,分明是花园、公园”的感叹。甚至某些录取高等学校的新洲一中毕业生到高校后竟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认为新洲一中的校园环境远远超过某些大学,慨叹:“新洲一中要是办大学,就不到外地上学”于是每逢大的节假日,他们就常回母校看看,常回母亲看看。

新洲一中的校园环境建设不只是为了好看,更重要的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造就“四有”新人的优良基地。

学校现有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其中5400平方米的科技实验楼装备有演播室、电视台、广播台、展览室、微机室、音乐、美术、书法、舞蹈室,理、化、生、劳技实验室,实验设备基本达到国家一类标准,3400平方米的图书馆内有可客纳496人的多媒体阶梯教室,馆藏书籍5万余册,报刊杂志全年560种,计有电子书籍15万册,图书阅览室可容纳500多人。学校现有教学楼两栋,每个教室内设有电视、广播、投影仪等设施,正在兴建的2400平方米高三年级教学楼,建成交园互联网络,计算机辅助教学管理系统和电子备课系统。体育活动区内有标准的400米跑道,运动场看台可容纳3000余人。学校整个校园布局合理,花团锦簇,逐步形成了集优美的园林特色,良好的校风校纪和谐的人际关系,高雅的建筑艺术风格,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一体的隐性课程体系。

校园的环境无比美好,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力量尤显雄厚,现有教师142名,其中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66人,一级教师53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64%,教师中享受市政府专项津贴2人, 县专业技术技尖人才5人,18位同志分别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市优秀班主任”、“省劳动模范”、“市五一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10人获县重奖。他们是全区教师的精英,工作负责,经验丰富,学识渊博,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也是你们的良师益友,更将是你们求学之舟的领航人和护航人。社会上尊称一中教师为“教授”,这是对一中老师的信赖,也是一中老师的骄傲。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继95—97我校夺取“三连冠”后,99届学校高考上省线人数高达518人,又创历史新高,比某些县市的总和还要多,升学率最近几年超过90%,95文科升学率100%,上重点线比率也相当大,97应届理科生高考过600分人数约点全市10%,继87年刘赛游获高考理科省状元后,邱习丹、柳敛沼、商娜同学分获95、98文科和97省市理科第二名。2004年新洲一中高考本科率超98%,有一个班43名学生,全部过本科线,其中39人在600分以上。2005年新洲一中再创辉煌,过一本线419人,位列全市三甲。1996年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湖北省复赛中霍春鹏获全省第一名,1998年在同层次的比赛中梅旺生又获全国一等奖。继87年巴曙松获“市楚才杯”作文竞赛一等奖后,梅丽霞、黄新峰同学又分获97、99市“楚才杯”作文竞赛一等奖,其他同学在文化、体育、艺术、劳技竞赛等方面获奖也不计其数。2012年,新洲一中再创新高,理科李霖同学684分,居全市第三;文科王恩民同学631分,列全市新城区第一;过600分238人,居全市第三;过重点线793人(不含保送生、体艺飞)。[2]

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慕名前来求学,近者武汉周边的地区,黄石、黄冈远者北京、海南,西安、浙江可以说是“不远千里,来到新洲一中。” 二十世纪的太阳就要西去,新世纪的太阳就要升起,让我们精诚合作,团结战斗,共同拥抱新世纪的太阳。 最后作联一副 三生有幸,共聚新一中 四海有缘,再创新世界。

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abc.wm23.com/lxf123lxf

发仔(2014-05-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