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历史

家乡区县: 广州市增城区

每一个城市都有她的历史,每一段历史都有她的故事。翻开增城市档案局保存的历史档案,我们发现增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增城,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美丽城市,翻开其历史记载,你会发现自古到今都镌刻着她的辉煌。为了更多的了解增城的历史,记者日前来到增城档案局,翻开了增城的历史档案。
据档案史料记载,增城建县至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公元前三、四千年这里已有人居住。西汉时期增城隶属南海郡番禺县,由于人口不断繁衍,建制相应扩大,东汉献帝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划番禺、博罗两县部分地区建立增城县。当时南海郡辖下只有六个县,因增多一县,故名增城。
翻看增城民间档案,增城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一仙一龙,一佛一凤,一将一相,一巫一术。仙即何仙姑,龙即宋代进士李肖龙,佛即正果牛仔宾公佛,凤即宋代进士廖金凤,将即南宋振国大将军石文光,相即南宋右丞相崔与之,巫即南宋道士杨柳清,术即南宋术士钟法进。
在八大名人当中,何仙姑的故事源远流长,深受民间喜传乐颂。民间档案记载,何仙姑,增城小楼镇仙桂村人,生于唐朝开耀二年,真名何素女,自幼性情柔静,秉孝道,勤读书,擅织绣,邻里夸赞。素女因反抗父母包办择偶之命,以死见志,宁死不从。后人为了怀念素女之烈,在她家乡小楼建庙立进奉祀仙姑,深切的反映了百姓对素女的敬仰。
增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阅历史人物档案,你会发现从古至今定国安邦、文韬武略之才代有辈出,其中杰出者更是名垂青史,光耀千秋。崔与之,增城中新镇坑背村人,官拜右丞相,是南宋著名的拔乱治国能臣、政治家、军事家,是岭南第一个由太学生考上进士的人,史臣称他“与张九龄齐名异代,诚吾广百世师表也”,列“岭南五杰”之一。湛若水,增城新塘人,官历翰林院修编,国子监祭洒,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是明朝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湛若水是广东著名学者江门学派创始人陈白沙的弟子,他提出的“随处体认天理”的哲学思想体系,在我国学术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增城金兰寺贝丘古文化遗址发掘于1956年。金兰寺贝丘距今约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属新石器时代遗址。它的发现证实了增城三江地区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人群居住和生活。它也是广东省较早发现的古代文化遗址之一,为研究广东省古文化遗址的早晚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地层根据,同时对广东地区在原始社会的氏族与文化及民族的迁徙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位于增城西北的鹤岭山麓,有座宫殿式的古建筑“学宫”,虽已经历了千年风雨,但看上去依然巍峨壮观。“学宫”始建于南宋,元初毁于兵火,后重建。明朝以后屡次修复,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改建是在清光绪十四年。
前段时间,广州举办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珍品展”中有幅《畲族祖图》堪称此次展览中的一大亮点,它是去年在增城正果镇畲族村被发现的。这幅《畲族祖图》因年长日久,画面已显破损,后经专家重新修复和装裱已恢复了原貌。据档案专家介绍,这是我国非常罕见的一幅《畲族祖图》,有近千年历史,现已被列为“中国十大档案文献遗产”之一。
悠久的历史古城,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档案遗产,它们或记载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或印证某一重要历史史实,同时更是文明历史的见证。增城档案局局长刘少敏希望增城的有识之士能够呼吁人们更多的了解档案,更好的利用档案,使那些有文化价值的珍贵档案得以更好的保护和抢救,传诸后世。

virgillee(2015-05-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