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薄荷

家乡区县: 江苏省海门市

     海门种植薄荷已有近500年的历史。薄荷之茎叶经蒸馏后的产品为薄荷原油,再加工后的产品为薄荷脑和薄荷素油。薄荷原油呈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油状,有特殊的清凉香味。薄荷脑为无色透明呈棱状或针状结晶体,亦称薄荷醇。薄荷素油系薄荷原油经提取薄荷脑后剩下的部份。薄荷是重要的食品、化工、原药和日用工业的原料。由海门薄荷原油加工的薄荷脑及素油具有“亚洲之香”之美称,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海门薄荷 海门的著名特产,其用途十分广泛,是医药卫生、日用化工、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目前我国中西药厂生产的仁丹、十滴水、一片丹、碘含片、清凉油、风油精等均以薄荷油、薄荷脑为主要成份。日用化工厂产品中的芳香清凉剂、冷霜、薄荷香水、肥皂及牙膏、牙粉、爽身粉、痱子粉等都有薄荷脑成份。食品工业中的薄荷糖、糕点、香烟、白酒、汽水、冰棍等产品中,也少不了薄荷油、薄荷脑。

     海门种植薄荷具有悠久历史,《明嘉靖海门县志》中,薄荷被列入食货部16种土产药类植物之一,距今已有480多年的历史。薄荷作为大宗专业化外贸出口商品生产,则始于民国21年(1932)10月由海门上沙三星镇附近的张渭滨从江南太仓县引进良种薄荷根茎100公斤,回乡试种4亩地,取得成功,以后逐年增多。4年后,在方圆数十里的通海两县广泛扩种,当时海门境内的薄荷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总产量在360吨以上。

     薄荷种植面积的扩大,原油产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内销外贸的数量越来越大。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上海各地商家纷纷前来竞相争购,他们将原油收购后提炼成薄荷脑、薄荷素油等化工原料,再外销到日本、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出口量占全国的40%左右。建国后,薄荷原油经南通薄荷油厂直接加工成薄荷脑及薄荷素油,且品质特别高,有“亚洲之香”的美誉,多次获得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影响,薄荷价格低迷,本地种植规模和产量逐年减少。

Nostalgia(2015-05-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