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南瓜葫芦科植物):
南瓜(拉丁学名:Cucurbita moschata (Duch. ex Lam.) ,山东地区称作吊瓜,东北地区称作倭瓜。可食用,有橘黄色和青色两种,外形呈扁圆或不规则葫芦形状,未成熟果实皮脆肉质致密,可配菜、做馅,成熟果实甜面,可熬粥。
形态特征:
南瓜为一年蔓生草本。多为椭圆形,还有长条形,圆形,茎长数米,节处生根,粗壮,有棱沟,被短硬毛,卷须分3~4叉。单叶互生,叶片心形或宽卵形,5浅裂有5角,稍柔软,长约15~30厘米,两面密被茸毛,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沿边缘及叶面上常有白斑。
三角形,上面密被黄白色刚毛和茸毛,常有白斑,叶脉隆起,各裂片之中脉常延伸至顶端,成一小尖头,背面色较淡,毛更明显,边缘有小而密的细齿,顶端稍钝。卷须稍粗壮,与叶柄一样被短刚毛和茸毛,3-5歧。
果梗粗壮,有棱和槽,长5-7厘米,瓜蒂扩大成喇叭状。瓠果形状多样,因品种而异,外面常有数条纵沟或无。种子多数,长卵形或长圆形,灰白色,边缘薄,长10-15毫米,宽7-10毫米。似桔瓣状,呈橙黄至橙红色不等。果柄有棱槽,瓜蒂扩大成喇叭状。种子卵形或椭圆形,长1.5~2厘米,灰白色或黄白色,边缘薄。花期5~7月,果期7~9月。
单性花,雌雄同株异位。雄花花托短。花萼裂片线形,顶端扩大成叶状。花冠钟状,黄色,5中裂,裂片外展,具皱纹。雄蕊3枚。花药靠合,药室规则S形折曲。雌花花萼裂显著,叶状,子房圆形或椭圆形,1室,侧膜胎座,花柱短,柱头3,各2裂。瓠果,扁球形、壶形、圆柱形等,表面有纵沟和隆起,光滑或有瘤状突起。
地理分布:
原产墨西哥到中美洲一带,世界各地普遍栽培。明代传入我国,现南北各地广泛种植。另一说为中南美洲,很早以前就传入中国,因而有“中国南瓜”之说。
在中国,东北地区种植最广,在中部湖北省及东北黑龙江地区尤为广泛。我国是世界上南瓜产量第二大国,兼有原料充足、劳动力廉价等诸多优势,具有占领国际市场的能力。
在韩国,主要分布在仁川以南地区。
生长习性:南瓜性喜阴凉湿润气候,栽培极易,种在院边墙头,地边埂埝,均可生长良好。
生长:
到一定阶段后植株进入开花期,初期以雄花为主,可在早晨花朵将开未开时将雄花连花梗一并摘下,可供食用。雌花开始生长时,追施的腐熟有机肥以磷钾肥为主,并减少或停止采收嫩茎尖。必要时进行人工授粉,须在早上8点前进行。通常每株有3~5个瓜正常生长即可(大型瓜留1~2个,微型瓜可适当增加,视植株长势而定),过多的幼瓜或雌花要疏去,并对茎蔓进行适当打顶,以免养分供应不足。较大的瓜可用网兜套好挂在牢固处,贴近地面的瓜可用泡沫塑料或木板等垫起与土壤隔离。
直接播种:
可在头年冬天将地整好,施足底肥,第二年春二、三月将种子埋入即可,因苗蔓长,生长速度快,需在四、五、六月间追施肥料,并注意浇水。南瓜的管理比较粗放,因根系发达,叶节间生根,所以要注意培土,以便吸收养分。一苗南瓜可生许多枝叉,为不使养分过于分散,要打叉,一苗留主蔓2-3根,并根据地力和瓜苗长势,在生有几个胎后可打去顶芽。南瓜只要土壤肥沃,勤浇水施肥,一般3-5叶溜一瓜,留瓜多则长不大。瓜腋处极易生支芽,要注意摘除,不然与瓜争夺养分,使瓜养分不足而枯萎掉落。
培养:催芽将盛有浸泡后种子的发芽器皿放在25℃~30℃恒温条件下进行催芽,保持吸湿布的湿度,每天要翻动3~4次,48小时后即可出芽。
食疗价值:
吃南瓜可以起到消除致癌物质防癌的作用,南瓜中含有大量的锌,有益皮肤和指甲健康,其中抗氧化剂β胡萝卜素具有护眼、护心的作用,还能很好的消除亚硝酸胺的突变,制止癌细胞的出现。
吃南瓜可以帮助胃消化保护胃粘膜,南瓜中含有的果胶还可以保护胃胶道粘膜,免受粗糙食品刺激,促进溃疡愈合,所含成分能促进胆汁分泌,加强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适宜于胃病者。
另外南瓜还可以有效的防治糖尿病、降低血糖,南瓜籽也是很好的食物,有驱虫的作用。煮粥吃能更有助于消化。
南瓜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胃二经,有润肺益气,化痰排脓,驱虫解毒,疗肺痈便秘,滋润毛囊壁、美容抗痘等功效。
主治久病气虚、脾胃虚弱、化痰排脓、气短倦怠、便溏、糖尿病、蛔虫等病症。
广告时间:
欢迎关注个人能力秀主页 http://www.wm23.cn/Mimi_YM 互粉哦
欢迎互送梧桐子,送完后可私信我,我会回你哦http://www.wutongzi.com/uc/34058467.html 谢谢大家,多多来往、多多互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