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37亿多元,而用于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方面支出达32亿元,民生支出规模居赣州市首位;10多万群众告别危旧土坯房,2万多深山移民告别大山喜迁新居……《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以来,于都县不断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力度,为百万群众汇出一份份美丽而实惠的“幸福账单”。 农村教育新气象
“我们终于有新教室啦。”“现在的校园可美了。”新学期开学,仙下乡邹坑小学的学生因为搬进了新校区,一个个兴奋不已。
该校校长李劲松介绍,邹坑小学以前的办学条件十分差,校舍是危房,课桌凳“缺胳膊少腿”的比比皆是,没有办公桌,老师睡觉的床是用几块硬板搭起来的。由于条件艰苦,许多新分配来的老师没干几天就跑了。“现在,这些问题都将解决啦。”谈起变化,李劲松一脸激动。
近年来,于都县投入大量资金,启动217所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有序推进25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截至目前,已开工建设25所,其中12所已竣工,罗坳镇、新陂乡、梓山镇公立幼儿园已竣工。同时,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了城乡支教帮扶制度,选派县城学校优秀教师到农村偏远学校支教。此外,还打破小学入学门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可享受同城待遇。仅2014年,该县就接收5000余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
大病补偿惠万家
“不仅看病有了医疗费用补偿,而且做医疗透析还是免费的,真得感谢政府这么多好政策。”3月19日,禾丰镇库心村66岁的村民赖章有感慨道。身为一名尿毒症患者,前些年,赖章有为了治病,欠下了10多万元债务。为不给家里增加负担,他只能放弃治疗。
2014年起,于都作为赣州市新农合大病保险试点县,实施针对新农合参合人员的大病医疗保险,并按照医疗费用高低分段进行补偿,年封顶线为25万元。按照政策,赖章有如今不仅能够定期到医院进行免费透析,同时也可以享受大病补偿,对生活越来越有信心了。
据了解,在于都,缓解看病难问题的不止有大病医疗补助。《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以来,在国家卫计委的帮扶支援下,于都县列为深化医改和计生改革发展政策措施的先行先试地区。同时,于都县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和禾丰、银坑、岭背、小溪4个乡镇中心卫生院纳入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结亲”,享受该院开展的远程病历讨论等医疗服务。
移民新村幸福多
“今年起,我们在县城也有家了,多年来的梦想终于成真了。” 近日,参加完于都县第二批移民搬迁扶贫安置房摇号分配的罗兰艳异常开心。她摇中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而且可以马上入住,这对她来说无疑是喜从天降。
幸福的不止罗兰艳一家。今年初,在罗坳镇大桥移民新村,读小学四年级的温美清同学乐呵呵地帮助父母亲搬家具。她说,能和爸妈一起过年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现在,不仅圆了团圆梦,她的父母也决定在家乡务工。“我再也不是留守儿童了。”她开心地说。
近年来,于都县大力推进危旧土坯房改造,同时积极探索工业园、中心镇、中心村三级梯度安置模式,先后实施上欧工业小区移民搬迁安置示范区、岭背中心镇移民扶贫社区、罗坳大桥移民新村点等工程,共可安置移民1563户,目前已有202户移民喜迁新居。去年以来,该县先后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1.61万户,开工建设保障房1400套,基本建成续建保障房1658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